花蓮同心診所 王春惠

故事書取代針筒 精神病童重拾笑顏

撰文者: 黃宥寧2009-06-01
隱身在花蓮市區的巷弄中,「同心診所」給人的第一印象,很不像診所。但這家小診所內的醫師王春惠,在二○○九年《商業周刊》「好醫師推薦」大調查中,竟獲得台灣各大醫院精神科醫師的最高度推薦。

花蓮門諾醫院身心科代理主任王迺燕肯定她:「非常以病人為中心。」不只是花蓮的醫師推薦她,其他地區的醫師也都知道她是深耕兒童青少年精神問題的前輩,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醫師王明鈺說:「她就是我們認為『應該就是要這樣』的典範。」

不聽師長「告狀」,先聽孩子訴苦

走進王春惠的診所,她沒有代表醫師權威的白袍,桌上沒有冰冷的聽診器和針筒,放的是著色遊戲的圖畫紙,拉開抽屜,還有各式卡通拼圖,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小朋友還可以在鋪了木板的圖書區翻看故事書,甚至活蹦亂跳的攀爬矮書櫃。從診間走出來的王春惠,綁著馬尾、穿著休閒襯衫和牛仔褲,倒像是個親切的老師,溫柔的問著小朋友:「那你念這段故事給我聽好不好?」

儘管診所像是有趣的教室,卻還是有著不尋常之處。約莫三坪大的小診間裡,三面牆都各有一道門可供出入,而設計的目的是:「當患者情緒不穩,可能會攻擊醫師,這(不同方向、位置的門)是讓我可以逃走的,」王春惠溫柔的語氣卻藏著危機感。那些臉上掛著燦爛笑容、乖巧聽話的小朋友,起初踏進同心診所時,往往卻是讓家長或老師頭痛不已的問題兒童,輕則反應遲緩,重則有暴力傾向。

「和其他科別比起來,我們的病人不一定有病識感(編按:能認知自己現在是生病的),而且經常是對我們有誤解的,」王春惠解釋,所以,每當氣鼓鼓的孩子被「押」到她面前,她不問病、不問家長或老師「告狀」的內容,甚至先花四十分鐘,聽孩子拉拉雜雜的講述委屈,成為孩子們願意信賴的朋友。光是一個下午診(下午兩點至五點),她主動提前一小時看診,結果竟從下午一點看到晚上十一點。

1
2
3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