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砍人事件,父母該怎麼教孩子面對?

撰文者: 洪仲清2014-05-22

當台北捷運裡的遺憾發生的當時,我正在面對一個孩子的情緒。孩子的情緒一直累積,終於爆發,一爆發便控制不住自己,口不擇言,媽媽也盡力安撫,大家都很辛苦。

我靜靜地坐著,信任媽媽的處理,並思索著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以及如何接續幫助孩子。當孩子跟我一照面,我很快地把接下來該進行的事,淡定地完成。孩子隨著我的情緒牽引,情緒也漸漸平息,最後露出笑容,然後下課回家。

孩子的情緒卡住了,但是他的善良沒變。

當同事告訴我,台北捷運裡的事,我剛好有一點點空檔,馬上上網看了新聞與電子報。有幾張照片,血跡斑斑,怵目驚心。我素來平靜,但看了這些照片,還是感到一絲恐慌。

我一向跟孩子們討論時事,但當時可能直覺照片血腥,沒想清楚該如何談,就先不談了,繼續按照原定計畫,跟孩子談談網路成癮的議題。就這麼巧,我很久以前幫助過一位網路成癮的年輕人,專門喜歡蒐集開膛剖肚的照片,媽媽曾經發現他的電腦裡面,有許多類似的圖片,讓媽媽心驚膽顫。

年輕人有他的幻想,正是與這次的遺憾有些相似。年輕人有許多想表達的、未表達的憤怒,透過困擾行為,以及嚇人的圖片,試圖想要找個出口。我知道孩子的陪伴,需要長期進行,所以詢問學校的輔導老師,校方承諾接手,我便請家長直接讓孩子找輔導老師談,可減輕一些經濟與時間上的負擔。

我常想著,輔導工作有其不為人道的辛苦。得到孩子的信任,孩子的困擾改善了,那便是天下太平,理所當然。但是,孩子出狀況了,便開始有人要追究責任,指控誰是問題的根源。

我在跟家庭一起工作的時候,常常想著,重點不是站在哪一方,也不是釐清責任歸屬就好,而是希望調整大家的互動,讓大家相處和諧一點。簡單來說,解決問題,於我而言,遠比追究責任更重要。

不過,在社會上,這類事情的劇本,大概不是這樣走法。我聽到,凶嫌的父母開始被怪罪,我理解那種被傷害的痛楚,就是要找人負責,要找人道歉。可是,我想到我幫助的年輕人,我想到我幫助的許多孩子,他們的家長,常常莫名其妙地被怪罪,他們有口難言。

發生事情的時候,像是霸凌的事件,我常說,很多事情要細心深究,真的沒有誰對誰錯。凶嫌在法治社會裡,要負起法律責任,但在道德上,要開始把責任擴散到他人身上,這值得謹慎思考。我猜,此刻凶嫌的父母,大概悲痛不下於他人。

我了解,我的想法,屬於非主流的少數,過度一廂情願與天真。電視上演的,常常是另外一套—對錯能分明,每個該負責的人都不能放過。然後,媒體會開始把各種精神疾病的標籤,冠在凶嫌身上,讓我們心理工作人員去汙名化的工作,又再一次更加困難。

後來想想,我第一時間看到的照片,實在讓人心情沉痛,還好沒先給孩子們看。請家長們告知孩子,如何保護自己,也簡要說明此次事件,但請千萬別讓孩子過度恐慌,也別讓這些照片,這樣赤裸裸地呈現在孩子面前。有必要的話,孩子在的時候,請關掉電視。

如果您也感到害怕,請別一直讓自己暴露在電視畫面、照片前,我們可以透過自主的選擇,來減少自己的驚恐。又是暴雨、地震,又是重大社會事件,台灣的民眾最近承受了好多,衷心為傷者祈福,願逝者安息,也祝福大家平安寧靜。

作者簡介_洪仲清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畢業,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曾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早期療育發展評估鑑定中心擔任臨床心理師近7年。
目前於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擔任所長,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情緒管理訓練、親職教養諮商、人際與家庭溝通、正向思考引導、兒童遊戲治療等。(專欄照片攝影:汪忠信)

著作:
2015《找一條回家的路:從跟家庭和解出發,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遠流出版社
2014《跟自己和好:為情緒解套,了解生存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方式》遠流出版社
2013《讓孩子有好人緣,人際力養成法》城邦新手父母出版社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相關文章與訪問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