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癌症!你會想知道的5件事

撰文者: 企劃中心2015-01-09

Q1)癌症一定要開刀嗎?每個罹癌患者都能開刀嗎?

這是我常常被病人問到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基本上是「肯定的」,但有時並沒有標準答案,必須要依照病人罹癌的狀況、身體健康程度來判斷。手術是最有效切除癌細胞的方式。不過開刀只能針對散佈範圍不大、還能用手術切除的癌症。因為腫瘤如果體積已經夠大,會影響到器官功能,不論良性惡性,開刀是必要性治療,例如大腸癌、胃癌等,將器官局部感染的癌細胞切除後,器官就能慢慢地恢復正常運作。

換做是淋巴癌、血癌,癌細胞布滿全身,又或者有些癌症,癌細胞已經像散彈槍一般擴散到肝臟或肺臟,那就不可能以開刀方式切除乾淨,就只能用化療或放射線治療方式破壞癌細胞減緩擴散、惡化的速度;簡而言之,只要癌細胞影響的範圍越大,手術需要評估的項目與風險就越多。

就算是癌細胞能局部切除,也不見得每個罹癌患者都能開刀,病患年齡越大這時身體狀況、體力負荷度就需仔細評估;慢性疾病越多越嚴重,身體狀況過差,例如有許多抽煙病人肺功能已經有些衰竭,這些都不見得能開刀。因為體況虛弱的癌症患者,上了麻藥後,心肺功能無法負擔,在手術台上就可能要急救,開刀治療比不開刀更糟。

Q2)手術後就能復原嗎?

癌症手術後,通常只講穩不穩定、有沒有切除乾淨!越早期機率越高!但通常面對這類問題,醫生只能給一個醫學上統計的機率,但這數據對病人來說,並沒有絕對的意義,因為一旦發生在病人身上,就是百分之百了,因此只能全力讓自己恢復健康,真的不太需要去在意數值的高低,但或許接受事實、改變生活態度及妥善安排人生,是很多治療成功病友的共同想法。

Q3)在開刀前、有哪些事是病人、家屬要知道的?

首先該知道的事:開刀一定有風險,但癌症開刀確實有其必要性,所以病人只能接受這個風險開刀,因此找到讓自己及家人放心的醫師,術前充分溝通,了解自己的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手術),甚至尋求另一位專科醫師的第二意見,對自己的心理會有很大的幫助,但病況緊急時就無法考慮太多了。

對家屬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給病人心理上的支持,多說一些正面鼓勵的話,並妥善照顧病人的起居生活,例如要請看護或家人輪值等。家屬也不要過度介入醫療,雖然很心急、很關心病人,但交由專業醫護團隊照顧往往會因為較有經驗,較安全;但適切提出自己的想法,相互尊重會、不要鑽牛角尖比較好。生病沒有開心的,讓整個過程比較平順是比較好的想法!

而腹部手術後的照顧、進食,則要循序漸進,依每個不同手術而異。從剛開始由濕棉花沾嘴唇,腸恢復蠕動或排氣後才能喝水,測試腸道能不能容忍這樣的水分,接著喝湯類、果汁,再進一級是元素飲食,能消化吸收,排氣、排便就可以吃軟質食物,像是稀飯、麵條,總共住院約要十至十四天才能出院。

但每人病情不同,醫師的考量不同,要配合醫護團隊的說明、 安排;但刺激性、粗長纖維、不易消化、甚至乳品通常建議暫停一段時間,至於時間長短應詢問醫師,但細嚼慢嚥、少量多餐,對腸道恢復是有幫助的。

Q4)癌細胞與一般正常的細胞有何差異?

一般細胞排列方式有規則,且外觀呈現圓滑狀,增生速度緩慢;癌細胞則是快速增生,排列不規則,類似蓋房子,如果趕進度、蓋太快失去工程品質,房子容易歪七扭八。且以細胞核來說,癌細胞需要快速增生,細胞核也比正常細胞要大。

Q5)腫瘤有良性和惡性,良性的也要切除嗎?

惡性腫瘤手術是有絕對的必要性,但也有些良性腫瘤需要手術切除,必須要看狀況。以大腸為例,大腸的直徑約三公分,如果有良性的腫瘤直徑已經有兩公分,影響了大腸的功能,最好還是能手術切除,因為這麼大的腫瘤,有可能慢慢變成惡性。

(本文摘自/癌後更美麗/三采文化出版)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