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病第一步,吃出抗發炎體質:遠離癌症、阿茲海默症、憂鬱症、肥胖症和所有慢性病!

「慢性發炎」,是健康的祕密殺手

有一個極其根本卻鮮為人知的觀念,要跟大家強調,那就是:所有慢性與退化性疾病的發生,不管病症有多麼不同,卻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誘發的生物機制是一模一樣的」!

這項被啟動的生物機制,在二○○四年二月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面上,變成了一個聳動的標題——「秘密殺手!發炎與心臟病、癌症、阿茲海默症和其他疾病的驚人關連性!」

此後,人們揪出了疾病最大的禍首——慢性發炎。

慢性發炎是所有慢性病、退化性疾病與環境疾病的必經之路。它解釋了許多醫學期刊經常觀察到的各種現象。譬如醫學期刊會登出「糖尿病誘發癌症」這種標題,事實上,如果糖尿病會提高患者罹癌的風險,那是因為兩種疾病的誘發機制相同——都是慢性發炎。

超過二十年的癌症外科醫師經歷,讓我證實了上述疾病的確具有「共同致病體質」。我很驚訝地觀察到,在我的癌症病人中,同時具有免疫功能疾病或退化性疾病者,比例要比一般人高。當我們了解這些疾病具有相同的誘發機制時,就可以完美地解釋患者的致病原因是出於「風險的累積」。

頗具權威的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曾針對阿斯匹靈做了最新研究,指出長期服用學名為「水楊酸」的阿斯匹靈(一種非類固醇的抗發炎劑),可以大幅降低罹患大腸癌的機率。

證實慢性發炎在許多疾病上扮演的核心角色,是醫學上一項重要的突破,它讓我們得以因應各種文明病的「病因」,這比光是針對「症狀」著手——「治標不治本」的療法,要來得有效許多!

不幸的是,所有抗發炎藥物都具有諸多副作用,並不建議長期使用。因此,為了有效治療又避免風險,我們必須提出一個新的問題:究竟是什麼導致了慢性發炎?

慢性發炎就像悶燒之火,難以察覺防禦

發炎反應是人體在面對各種外來侵略,如感染物或燒燙傷時,自然發生的防禦過程。

大家熟知的「急性發炎」,是指快速出現發炎症狀。早在西元二世紀,希臘哲學家賽爾斯(Celse)就曾巧妙地描述發炎症狀—紅、熱、腫、痛,這些症狀以及「炎」這個字,都具有「火」的概念,因為發炎特別會出現在燒燙傷之際。然而,還有另一種更「狡猾」的發炎方式,難以被當事人察覺,那就是慢性發炎(意指症狀輕微但持續性的發炎狀態)。

於是,發炎之火長期悶燒,醞釀好幾年之後,最終以各種疾病的形式呈現。在此期間,雖然會出現各種症狀,但不易推論其共同成因就是慢性發炎。事實上,部分急性發炎的症狀雖然出現,但也容易被掩蓋、難以證實,因此可能長期存在,譬如在吃了某些導致不耐症的食物後,出現腹痛、腹脹等症狀。

我們也可以將慢性發炎比喻為「悶燒中的炭」,經過數年醞釀,使疾病一發不可收拾。就如同火災一般,儘管大火已消失數日,但悶燒的餘火仍可重啟大火,釀成災害。此時,可察覺的症狀消失了,但一場生物化學戰爭依然固執地潛伏著。

因此,人體的防禦機制在長期被刺激之下,便開始自我攻擊。如果急性發炎是有用的,導因於人體長期被攻擊的慢性發炎,反而是有害的。接下來要確定的,就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身體長期處於被攻擊的狀態。

不適當或不均衡的飲食,最容易讓細胞發炎

不適當或不均衡的飲食,是導致細胞全面進入發炎狀態的主因。雖然慢性發炎在近幾年才被公認是引發許多疾病的主因,但食物會導致發炎的概念,已存在超過五十年。會導致發炎的食物,主要是指經過工業製造轉化的食品,如精製化、加熱處理、化學加工等。因此了解以下幾點,相當重要!

1. 有些食物會「促發炎」,形成一種毒性。

2. 有些食物可以「抗發炎」,對健康有保護效果。

3. 有些人會對部分食物產生「不耐症」,正是導因於慢性發炎。

透過許多已知的不均衡現象,如飽和脂肪酸不均衡、高升糖指數食物、腸躁症(腸漏症)等,每天至少有三次(通常更多),有某些食物會刺激人體,我們都可能暴露在「促發炎」的飲食風險之下,讓慢性發炎擴張勢力,釀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健康災禍。

1
2
3
4
單頁閱讀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