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臍凸出如乒乓球大、輕輕一壓卻可以壓平...兒科醫師告訴你:什麼是「臍疝氣」

柚子醫師的兒科筆記柚子醫師的兒科筆記 撰文者: 陳木榮2016-09-21

前幾天,有一對爸爸媽媽在柚子小兒科,把柚子醫師吵了個天翻地覆,只因為柚子醫師1年前幫孩子做新生兒的健康檢查時,在兒童健康手冊上寫了「臍疝氣」3個字。

「臍疝氣」是什麼?就是上面照片的這個樣子啦!

醫學上只要身體內的某些器官,跑到別的空間內就叫做疝氣,例如腸子跑到陰囊內,叫做「腹股溝疝氣」;胃或腸子跑到胸腔內,叫做「橫隔膜疝氣」。

人體的肚臍周圍是由腹直肌所覆蓋,如果在這個區域的腹直肌較為薄弱或是沒有密合,當咳嗽、哭鬧和用力時,腹腔壓力上升,腹腔內的組織器官,通常是小腸或是腹腔內的網膜,可能在肚臍周圍向外凸出,形成臍疝氣。

凸出的肚臍有時可能如同乒乓球大小,輕輕一壓可以將鼓出的內容物推回腹腔內。此時覆蓋肚臍的皮膚因而變得鬆鬆的,有經驗的醫師可以用手指觸摸出腹壁缺損大小,有些直徑小於1公分 ,極少部分的孩子大於5公分。

大部分在6個月之前出現的臍疝氣,在1到2歲以前會自己消失。雖然文獻報導有大到5至6公分的臍疝氣在5至6歲自行消失的案例,可是一般大於2公分的臍疝氣大多不容易自行消失,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臨床上,只有少部分的臍疝氣需要考慮手術治療,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手術時,主要看臍疝氣的腹壁缺損是否大於2公分、腹腔內鼓出的內容物會不會卡在腹腔外,造成缺血壞死,以及臨床上有沒有造成嚴重不舒服症狀等。

除了醫師評估外,爸媽如果發現小朋友1到2歲後,凸出的肚臍愈來愈大,或者雖然沒有愈來愈大,可是到了4至5歲仍然肚臍凸出,也要考慮開刀治療了。

有那麼一個古老的傳說,是阿嬤告訴我的:「小貝比如果肚臍凸出,可以用個硬幣覆蓋在肚臍上,再用膠布黏貼,2年後大多會好,如果可以用古代的龍銀效果更好」,事實上,看完上面柚子醫師的介紹之後,阿嬤如果說:「聽我的,認真貼硬幣貼個2年,肚臍凸出就會好」,柚子醫師也要說:「孩子的肚臍凸出消失,是自己好的,不是因為貼硬幣貼2年而好的。」

故事說完了............

咦??等一下等一下,文章開頭寫到「爸爸媽媽把柚子醫師吵了個天翻地覆」,這個故事根本沒有說完吧??

唉! 事情是這樣的,孩子6個月大的時候臍疝氣就自己復原了,可是爸爸媽媽在孩子1歲大的時候要幫孩子買保險,保險公司說:「如果日後孩子因為臍疝氣所致保險事故,保險公司免除醫療險給付之責」,因此,爸爸媽媽希望柚子醫師把當年寫的「臍疝氣」3個字,改為「肚臍凸出」,順便責怪柚子醫師當時亂寫「臍疝氣」增加麻煩。

1
2
單頁閱讀
柚子醫師的兒科筆記

柚子醫師的兒科筆記

查看全部

陳木榮 醫師

柚子醫師

陳木榮醫師,一個4歲女兒的爸爸,柚子小兒科診所院長,大家都叫他柚子醫師。

曾任《過敏性鼻炎及其對氣喘的影響簡易指引手冊》台灣區總編譯、《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未來Family》專欄作家

多次受邀擔任TVBS健康兩點靈、緯來綜合台姊妹淘心話、八大電視台WTO姐妹會、三立電視台婆媳當家、超視請你跟我這樣過健康諮詢醫師

嬰兒與母親雜誌評比2012、2013、2014全國小兒科好醫師

歡迎加入:《柚子小兒科診所臉書粉絲團》
歡迎參觀:《柚子小兒科診所部落格》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