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有胃癌 30歲後罹癌率達3成

撰文者: 徐平2017-02-18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醫生,我有幽門桿菌,會不會容易得癌症?」40歲左右的李小姐因為在報章雜誌上看到幽門桿菌感染會導致胃癌,因為父親也是胃癌患者,而李小姐在健康檢查後發現自己也有幽門桿菌,因此到醫院尋求專業建議及諮詢治療。

幽門桿菌感染 約1%至4%的人得到胃癌

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胃腸科主治醫師蔡郁清表示,幽門桿菌是生長在胃部的一種革蘭氏陰性、微需氧的細菌。研究發現,幽門桿菌也是胃部淋巴瘤及胃癌的重要風險因子,世界衛生組織亦早在1994年即宣告幽門桿菌為第一類的致癌物。

一旦幽門桿菌感染,約有1%至4%的人得到胃癌,患者若有胃體部為主的發炎、胃黏膜萎縮及癌前病變時,胃癌的風險將更增加。台灣人胃幽門桿菌帶原率約為5成左右,因此胃癌的防治重要性不容忽視。

已產生癌前病變再治療 效果大打折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林肇堂、衛服部臺南醫院院長許博翔及台大吳明賢教授領導多位國內研究幽門桿菌的專家學者合作發表於知名期刊的研究顯示,治療幽門桿菌的感染能降低產生胃癌的風險,然而若已產生癌前病變再治療的話,降低癌症風險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李小姐是胃癌病患的一等親,屬於胃癌的高風險族群,研究顯示胃癌病患的家屬在得到幽門桿菌後癌前病變產生的比例較高,如腸上皮化生,在30歲時就約有3成的胃癌病患一等親表現此一癌前病變,對於像李小姐一樣的胃癌病患的家屬,了解自己是否有幽門桿菌感染並及早除菌非常重要。除了胃癌病患的家屬及已經表現癌前病變的感染者,以下幾種情形也建議接受除菌治療:

1) 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

2) 胃黏膜淋巴瘤(MALToma)患者

3) 患有萎縮性胃炎

4) 經由內視鏡或外科手術切除胃癌後仍有幽門桿菌感染的人

5) 本身具有強烈意願想接受除菌治療的帶菌者(需自費)

6) 特異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患者

7) 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unexplained iron-deficiency anemia)

8) 反覆胃部不適(dyspepsia)的患者。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