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別自責,過動兒吃藥不是錯!昆蟲老師吳沁婕親身經驗:如果藥物有幫助,何樂而不為?

一般人想到「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注意力缺失症」,總有許多負面的聯想:躁動、調皮搗蛋、丟三落四……;過動的吳沁婕,曾經也是父母和老師眼中的這般「頭痛人物」,如今她卻是能夠緊抓住孩子注意力的「昆蟲老師」,成為一個認真工作的「有為青年」,她說:「今天如果讓我選擇要不要過動,我還是要。」 

吳沁婕,專職「昆蟲老師」,每天大大小小演講、授課,瀏覽她的臉書粉絲頁面,毫不造作的分享,看來忙碌而多采多姿的生活,儼然就是個熱愛生活、熱情工作的人。然而當年,小學時常常被告狀、高中曾經念不下去、大學差點被二一,是大家眼中未來堪憂的人。 

生病不是錯誤接納才有解決辦法 

吳沁婕一直到大學,才確診患有注意力缺失症,此時吳沁婕以及吳爸爸、吳媽媽反而鬆了一口氣,因為知道真正原因,才有辦法面對、進而解決;這種接納、不逃避的態度,正是使吳沁婕能夠開創出屬於自己一片天的主要原因。 

從小吳沁婕就和雙胞胎妹妹完全不一樣,妹妹像個小公主,吳沁婕卻老是希望自己看起來「很帥」,吳媽媽態度從很頭痛,到最後接納女兒的個性,有一天終於帶小沁婕剪了夢寐以求的帥氣短髮;吳媽媽對吳沁婕的指導原則是:「不能影響到別人、對自己負責任」。 

姑丈可說是吳沁婕的貴人,從事特教領域的姑丈,建議吳媽媽讓沁婕去看醫生,吳爸吳媽的態度也很正向,「他們就說,好啊,去找醫生聊一聊。就像感冒要看醫生,只要有幫助我們就去做。有些小孩不願意去看醫生,一定是父母透露出『這件事情很糟糕』的訊息;父母態度真的很重要,因為小孩會接受父母的感受。

如今吳沁婕知道哪些是可以透過治療來改善的、哪些是會跟著她的個人特質,「過動也不是只有缺點,有一些困擾我的,我願意去調整,沒辦法改變的,我就接納,如此反而不會反覆出現挫折的情緒。」 

多管齊下找到過動兒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許多ADHD、ADD患者及父母,恐懼看醫生,擔心醫生會開藥給孩子吃、吃藥則損傷孩子發育,對此身為過來人的吳沁婕的看法是:「醫生會先瞭解你,分析各種狀況,並且給予你許多建議,也沒有人會逼你吃藥,用藥只是其中一種方式。只靠藥物當然是沒有用的,但是當藥物是其中一個有效用的方法時,對我而言,何樂而不為?」 

吳沁婕明白許多父母承受來自長輩、外界的壓力,認為給孩子吃藥是不對的,但她發現自己教導的孩子當中,有些配合使用藥物治療後,人際關係、學業成就等顯著改善,「這是因為孩子的自信心重新被建立了;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垮掉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 

吳沁婕說,許多人見到孩子服藥後活動力降低、想睡覺,那表示藥效是不對的,一定要和醫生多溝通,調整至最合適的藥種、劑量,不要因噎廢食,使得服藥被汙名化。除此之外,吳沁婕從醫生那裡學到許多協助自己的方式,比方因為念書時間沒辦法長久,就設鬧鐘15分鐘休息一次;過動的孩子,家長也可以常帶孩子去戶外活動,多管齊下,都能使過動症狀改善、獲得控制。 

延伸閱讀:吳沁婕對吃藥的詳細看法 

在難關中  學習自我負責 

吳沁婕在大學時曾有一段難關,父母與吳家姊妹約定好只供應生活費至大四,大四之後就得自行負責,當時吳沁婕因為有幾科三修未過,遲遲無法畢業,因此那時既不能專心投入喜愛的教學工作中,更要面臨捉襟見肘的窘境。然而那時父母並沒有立刻塞錢給吳沁婕,也沒有數落她的不是,反而聽她發洩、包容她的淚水,分析可行的對策,陪伴她走過低潮。 

「那一段是我很重要的歷程。有些朋友的父母,做法完全跟我的父母倒過來。他們的父母希望他們獨立,卻又無限度的一直提供金錢,同時將你說得一文不值;如此當事人既不知道要怎麼為自己負責,也因為得不到家人肯定,而對自己有負面形象,覺得自己就是很糟糕、只會拿家裡的錢。」後來父母才以「借錢」的名義幫助了沁婕,更重要的是,父母沒有剝奪吳沁婕學習面對困境的機會,且展現出支持的態度,讓她能夠熬過難關、更珍惜後來每一個賺錢的機會。 

吳沁婕和「赫董」--長戟大兜蟲合照。此時赫董撒了一泡黑糖色的尿液出來,眾人哈哈大笑,趕忙清理。

1
2
單頁閱讀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