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不能廣告,但病人卻是活招牌!」乳癌倖存17年後復發,領悟人生最重要的事

春節過後的某個週一早上,才上班,剛處理完週末累積下來的相關文件與電子郵件,有個敲門聲,看到熟悉的面孔。她曾是我們的志工,也是我們醫院照顧過的病友,完成治療,恢復健康後在醫院當了10年的志工,3年前升格當外婆,為了協助照顧外孫女,才辭去志工的服務。

當天來找我的目的,是要諮詢她寫好的「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要如何在健保IC卡註記。她花了一些時間說服了先生與大女兒,他們才願意在見證人的欄位簽下名字,尤其是小女兒,還是無法面對母親癌症復發的事實。

她告訴他們,這17年是老天爺恩賜給她的禮物,讓她能夠看到女兒長大、結婚、生子,這多出來的日子她很感恩!她已心滿意足,了無遺憾。

17年前罹患乳癌的她,當時在某醫學中心接受手術,預計接受6次化學治療,但是做了3次化學治療後,很不舒服、無法承受,後來經由朋友介紹來到本院接受後續的化學治療,雖然也會不舒服,但是醫院多科整合診治醫療團隊的照顧,讓她很放心!順利地完成治療計畫。

她回顧過去,當時(17年前)兩個女兒年紀小,老大就讀國中一年級,老二就讀小學五年級,先生要上班又要照顧她,壓力很大!雖然心裡期待能看著女兒長大、結婚、生子,但是卻不敢奢望能夠真的達成。沒想到如今目標都實現了!

她這次因為咳嗽久久不癒,一直在家裡附近診所看診,卻未獲改善,回來本院追蹤,檢查後發現肺部有問題,進一步安排肺部切片與骨頭掃描,切片結果癌細胞與17年前的乳癌細胞相同,確診是乳癌復發合併肺、骨轉移。

因為在醫院當志工,所以親人就醫時經常請她協助,這17年來周遭的親人(娘家與婆家)相繼因為癌症或其他疾病接受治療,經過3、5年不等,最後都離開了。她親眼目睹他們最後接受安寧緩和醫療,大多能夠平和安靜地走完人生最後階段。她認為自己乳癌復發了,就要面對現實,繼續接受治療,萬一治療無效,她決定接受最後的安寧緩和醫療,所以先做預備,先寫好「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且要完成健保IC卡的註記。

當她回顧自己與親人在醫院接受治療的經過時,脫口說道:「我知道醫院是不能廣告的,但是病人卻是活招牌」

由於自己過去的就醫經驗,治療結束2年後回醫院當志工,在當志工的10年間,每個月參加志工在職訓練,讓她學習很多有用的癌症病人照顧知識,無意中家人也受惠了,特別是先生的感受最深。她先生後來也因齒齦癌接受了完整的治療,至今已經10年,都是她陪伴照顧的,目前生活適應良好,也常去參加病友團體,分享他的罹癌治療經驗,幫助癌友勇敢面對治療,日子過得有意義又很充實。

近日我有一個朋友,因為親人罹患唾液腺癌,已經在某醫學中心治療,還是不放心,到另一家醫學中心尋求第二意見,發現兩方說法不一,因此與我聯繫,希望前來尋求第三意見。由於本院已開放初診病人網路掛號,又有專人在預約掛號專線上諮詢服務,所以我鼓勵她直接聯繫;基於尊重病人隱私,我並未主動去追蹤後續的狀況。直到上週五早上開完醫院每月一次的院會後,同事告訴我那位朋友親人來找我,我立即回辦公室與她們見面,得知他們自己掛了號來就診,看診當天安排了兩位專科醫師會診,同時與他們詳細討論病情,也很用心聆聽他們的想法,他們感覺到很受尊重,也很放心,最後她決定在本院接受診治,目前正在進行手術當中。

有趣的是,她們私下問我說:病人接受手術要不要送紅包給醫師?我斷然告訴她們,不必要。也向他們強調,院長曾在醫院的定期刊物裡給病人及家屬的信裡,公開表示:「我要特別告訴大家,您在這家醫院不必費心想包紅包、送禮劵、送貴重的禮物給醫院的醫護及行政人員,因為他們不會也不能接受。但是,歡迎您們寫一封信、一張卡片給表現優良的同仁,並把您的感動告訴我或投稿這刊物,來鼓勵他們,讓同仁做得更好。」我告訴他們後,他們也就放心。

因為是第一次來本院就醫,疾病的診斷期別非初期,所以我主動問她們是否需要一位多科整合照顧團隊專屬的社工師關心她們?且明天(3/4)早上正好有【頭頸癌病友支持團體】活動,醫師演講主題是:「癌症新藥新技術、醫學新知或廣告?」也可以讓病友互相認識,病友學長、姐分享經驗給病友學弟、妹,彼此相互支持。病人太太聽完後表示願意,所以我也安排了社工師同事與她們見面。接下去繼續關心她們,在本院,社工師是病人及家屬與醫院連繫的窗口,也是病人一輩子朋友。後來同事告訴我,這位病人的太太有參加【頭頸癌病友支持團體】活動,且認識了一位相同疾病的病友學長,可以互相加油打氣!

本文獲「醫病平台」授權轉載,原文出處《民報》

專欄簡介_醫病平台

由老、中、青醫師及非醫界朋友發起的「醫病平台」,期待藉此促進醫病相互理解,降低醫病認知差距,減少誤解及糾紛,找回醫病之間尊重與信任的美好。期改善醫師診療行為、民眾就醫態度,進而帶動改善醫療政策、環境及品質。歡迎各界踴躍投稿、討論齊進步。

如蒙賜稿,請寄:DrPtPlatform@gmail.com,文章字數 1500-2000。

因篇幅有限,本報保留刪節權,一經採用,刊出後奉上薄酬。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如欲以筆名發表,煩請註明筆名與真實姓名)、簡單的自我介紹、身分證字號、通訊及完整戶籍地址(包括里或村、鄰)、聯絡電話和電子信箱,以及銀行(註明分行)或郵局帳號,若要捐出稿費也請附上受款單位及帳號,也可直接贈與「醫病平台」。

專欄文章列表>>

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查看全部

醫病平台

由老、中、青醫師及非醫界朋友發起的「醫病平台」,期待藉此促進醫病相互理解,降低醫病認知差距,減少誤解及糾紛,找回醫病之間尊重與信任的美好。期改善醫師診療行為、民眾就醫態度,進而帶動改善醫療政策、環境及品質。歡迎各界踴躍投稿、討論齊進步。歡迎賜稿!

如蒙賜稿,請寄:DrPtPlatform@gmail.com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