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侯文詠:兒子在國外身無分文,打回家求救,我的回應是…

小時候我們寫考卷,都習慣以最快的速度解答所有題目,然後考試一結束,所有問題就都被拋諸腦後,這就是我們面對問題的慣性:「遇到問題、迅速解決」,但侯文詠卻認為,如果碰到問題總是想「趕快」解決,那就會變成一個很「無聊」的人,因為「你會習慣活在沒有問題的那一層」,所以他主張「如果願意跟問題相處,那就揹著問題吧!因為,有揹著問題前進是很好的事!」 

暢銷作家侯文詠,是許多人口中「棄醫從文」的經典例子,他在作品中探討教育、權力、人性、婚姻,屢屢帶給讀者不同層面的人生啟發,他的書賦予人們的力量,就如同《危險心靈》中和教育體制衝撞的國中生謝政傑:「雖然不知道未來在哪?卻還是能堅持理念勇往直前!」

在《請問侯文詠:一場與內在對話的旅程》中,侯文詠化身心靈導師,把過去曾被讀者問到的問題,集結起來重新仔細的檢視一次,透過有系統的整理,完整釐清問題的答案,對他而言,這本書解決了那些「當下無法好好回答問題」時,內心有的缺憾,得到許多讀者對這本書的迴響,侯文詠覺得欣慰:「看到自己所作的工作對別人有一些幫助,真的很棒!」 

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面對問題」的能力 

「興趣可以當飯吃嗎?」、「怎麼度過低潮的時刻?」這些問題在侯文詠抽絲剝繭的分析之後,解答都漸漸浮現,但他認為重要的並不是「知道答案是什麼」,而是「面對與處理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通常要經歷一連串思考的過程,當你遇到一個待解決的問題時,如果曾經思考過類似狀況的各種面向,就夠靠著曾想過的那些力量去回應。有這些思考的能力,在面對問題時,就有能力適應問題、或是改變自己,如此問題或許就可以獲得解決。」所以,侯文詠習慣揹著問題,讓問題與問題彼此牽動,往往在某一個瞬間,就會有「忽然想通」的感覺。 

抱持著和問題和平共處的智慧,侯文詠特別提到年輕人更應該要有「習慣面對問題」的適應能力,他認為:「答案是一種你學會、既有的東西,那不見得幫助你應付不斷改變的世界;一個年輕人最重要的,並不是學會了什麼、或是擁有了什麼,而是『能適應環境改變,以及在改變中不斷適應學習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決定一個人後來是否可以在社會中生存,但它卻不是可以從課本中學到的。」 

把生命當成目地的本身,而不是達成目的的手段 

書中,侯文詠提到了人應該去做能呼喚自己「內在價值」的事,也就是那些發自內心深處,會讓自己喜愛、以及認同的事;不需要任何理由或報酬,也會發自內心想作的事。 

會有這樣的想法,源自於在醫院服務時,侯文詠接觸過上百位即將離世的癌末病患,他發現大多數病人在臨終前最在乎的是「關係」,也就是掛心的是與自己親近的人,希望在臨終前和自己關心的人和解、擁抱、好好告別,而許多人也都後悔人生花太多時間在追逐金錢、權勢,真正在乎的事反而一直被犧牲。所以,侯文詠認為,要讓人生過得有意義,最重要的就是明瞭自己的內在價值是什麼,然後實踐它。

那麼,又該如何找出自己的內在價值是什麼?內在價值是不斷變動的嗎?侯文詠說,內在價值是一點一滴的植入到自己的內心,所以當然也是不斷改變的,就好比一個從來不運動的人,後來會轉變成一個愛運動的人,也是慢慢一點一滴的把運動的好,植入到自己的內在價值中。有的人會誤以為「賺錢」就是自己的內在價值,但其實賺錢是達成目標的「手段」,不是「目的」,侯文詠引用哲學家康德的話提醒大家:「把生命當成目地的本身,而不是達成目的的手段」。 

最沒效的教養方式,就是「說教」
改變孩子前,先改變自己! 

聊到教養觀,侯文詠一語點破父母最常有的盲點,就是忽略了「大人對小孩的影響力,通常不在於對小孩說了什麼、教了什麼,而比較會帶來影響的,反而是大人自己所作的事情,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 

1
2
單頁閱讀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