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聯盟也認同:球員生理時鐘是贏球關鍵

撰文者: 蔡宇哲2013-03-05

棒球場上會影響打擊者表現的因素,除了手感與對戰隊伍外,現在可能要多加一個:球員作息型態。

在2011年舉行的睡眠年會(the 25th Anniversary Meeting of the Associated Professional Sleep Societies)中所發表的一篇研究指出:球員打擊率會受自身作息型態和比賽的時段兩者的交互影響。

研究以美國職棒大聯盟的16位打擊者為受試,他們分別來自七個不同的隊伍。採用修訂版的作息型態量表(Morningness-Eveningness Questionnaire )來得知這些球員的睡眠作息型態,其中有七位是屬於早睡早起型(morning type),而九位是晚睡晚起型(evening type),兩組平均年齡都大約29歲。採用2009﹣2010年球季間的打擊率分析,包括2,149局早上、4,550局中午和750局晚上進行的比賽。

結果發現:當比賽時間較早時(2p.m.之前),早起型的球員平均打擊率會優於晚起型(0.267 VS. 0.259),然而當比賽進行到較晚時(2 p.m.-7:59p.m.),晚起型球員的打擊率就會高於早起型(0.261 VS. 0.252),到了更晚的比賽時段(8 p.m.以後)晚起型球員的打擊表現就更加優於早起型了(0.306 VS. 0.252)。

研究者Winter博士說:「雖然這個研究目前由於因樣本數過少而沒有統計上的顯著性,但重要的是結果是我們所期待的趨勢:早起型球員在較早時段表現較佳,而晚起型則越晚表現越好!」

在2010年Winter也曾發表了一份極為相似的研究結果,發現投手的表現也跟該球員睡眠作息型態與比賽時段有關,晚起型投手在較晚開始的比賽(7 p.m.以後)表現會優於早起型投手。

Winter說:「我們對於球員的天賦有新的看法。以往我們對球員的調度可能會考慮手感、休息狀況和之前對抗相同隊伍的表現,但現在我們或許可以增加一項:球員的生理時鐘。

Winter現在參與許多美國大聯盟隊伍的訓練和比賽,也有越來越多隊伍陸續參與,這顯示越來越多的隊伍開始認同這個影響因子。現在已有超過300名球員的參與,希望可以確認這個作息型態對運動表現的影響效果。

倘若這個結果能夠成立,那麼可超越Money Ball(台譯:魔球),這本書的書名應該會叫Clock Ball 吧。

外電出處: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2011, June 13). Sleep type predicts day and night batting averages of Major League Baseball players. ScienceDaily. 

編譯:孫嘉璜

PanSci泛科學網作者蔡宇哲授權刊登,原文在此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