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置導尿管,80%患者兩週內可恢復

阿扁治療多久能自行解尿?

2012-10-01

因急性尿滯留,無法自行解尿的前總統陳水扁,戒護就醫放置導尿管,幫助尿液的排出,一度拔除後,因為仍然無法順利解尿,再度放置導尿管。

尿滯留,指的是膀胱排空功能異常,尿液無法從膀胱順利的完全排出。

事實上,看似簡單的排尿,卻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生理動作,首先,必須有完全通暢的尿道,在排尿時,膀胱的逼尿肌得有效的收縮,同時放鬆膀胱頸的內括約肌以及會陰部的外括約肌,才能夠把尿液從膀胱、尿道,順利的排出。

到底遇到突然尿不出來的情況,該怎麼辦?以下是李良明醫師的問診。

Q:何謂尿滯留?如何辨認急性或慢性?

A:急性尿滯留,指的是突然無法排尿。而慢性尿滯留,則是指排尿後,膀胱的殘餘尿液量在一百毫升以上(編按:可在解尿後,運用超音波檢查推估或以導尿管導尿來計算尿液量)。

日復一日的慢性尿滯留致使殘尿量越來越多,膀胱無法負荷時,就可能引發急性尿滯留。且這類慢性尿滯留併發的急性尿滯留,膀胱的收縮功能較難恢復。

因膀胱是類似氣球的彈性肌肉組織,當膀胱積尿超量造成過度膨脹時,供應膀胱肌肉組織的血管會被壓扁,導致血液量減少,使得膀胱肌肉組織缺氧,同時,膀胱肌肉組織也會被過度撐大造成彈性疲乏、鬆弛,而讓膀胱喪失正常的收縮功能,無法排空尿液。

Q:尿滯留患者,為何需要放置導尿管?

A:急性尿滯留是非常緊急的病況,可能造成難以忍受的胸痛、腹痛,嚴重盜汗、血壓升高,甚至可能引起心臟病發作或腦中風。

而沒有處理的尿滯留,也會造成胱膀以及腎臟嚴重受損。因此,急性尿滯留應即時予以導尿。

導尿前,須先消毒,再給予含麻醉藥的潤滑劑後,以適當管徑的導尿管導尿。導尿速度不能太快,以免排空過快而膀胱出血。

常見的導尿方式有三種,包括單次導尿、放置導尿管,以及膀胱造瘻。

單次導尿,是將導尿管置入膀胱內,排出尿液,待尿液完全排空後,即將導尿管拔除。放置導尿管,則是把導尿管繼續留置在膀胱內。目的是為了讓已經受傷、功能衰竭的膀胱,能夠得到足夠的休息,有機會恢復原有的收縮功能。

一般來說,若膀胱的殘尿量在五百毫升以上,建議導尿管至少要放五到七天,再進一步做膀胱的尿動力學檢查來評估移除導尿管的時機。

臨床上,急性的尿滯留,放置導尿管後,約有八○%的患者在兩週內,可恢復到正常的收縮及排尿,但也曾有患者在放置導尿管後,長達一年半後才恢復。

倘若預估患者需要導尿的時間在兩星期以上,男性患者有時會考慮在腹部的恥骨上方做一個膀胱造瘻來引流尿液,這是因為男性的尿道長,長期放導尿管的感染率及併發症較多。

1
2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