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不適逾三個月,當心有器官病變

消化不良只是腸胃問題?

撰文者: 黃秀美2013-02-25

消化不良是一種常見的腹部不適症狀,民眾就診時常會提到吃東西就噁心、食不下嚥、卡卡的有異物感、容易嗝氣或打嗝、脹氣飽悶,甚至有點肚子痛。

在醫學上的定義,消化不良主要有飯後腹脹、腹痛、灼熱感、容易飽等四大症狀,只要有其中一個症狀是六個月內斷斷續續達三個月以上,就是有意義的消化不良,是需要重視的徵兆。

消化不良的原因,大致可分為功能性及器質性的消化不良。大部分消化不良屬於功能性,可能與胃腸蠕動不正常、腸胃道過度敏感、幽門桿菌感染及精神心理因素有關。

倘若是因為情緒緊張壓力大或是飲食沒有節制、稍微多吃,所導致的腸胃道功能失調的消化不良,通常不需要太擔心;但如果是因身體器官病變,所導致的器質性消化不良,就不能太輕忽。趁著春節年假結束,多了解一下消化系統的運作,平常也可以幫助自己建立正確的觀念。

本週由專攻腸胃道保健的侯明志醫師,分享正確看待消化不良的關鍵之道。

功能性消化不良
少油、少糖,飯後要散步

年假雖然結束,許多傳統的年節食品還是會出現在餐桌上,容易引起功能性的消化不良。像是太油、太甜的食物,因會一直停留在腸胃道,讓腸胃道蠕動變慢,容易導致腹脹不適,如:油炸的炸元宵、油膩的富貴蹄膀、糯米類的年糕等等。

而太酸、太辣、含咖啡因的食物(如柑橘類、麻辣鍋、濃茶、咖啡),則會刺激腸胃道黏膜。如果是原來就容易脹氣的民眾,大蒜等辛香料及一些比較容易產氣的豆類、地瓜、馬鈴薯,也應斟酌食用。

吃完大餐後,不要總是坐在辦公桌前上網或癱在沙發上看電視;吃飽略作休息後,建議可到戶外散散步或快走,是促進腸胃蠕動的最佳保健活動。

1
2
3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