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疝氣要開刀嗎?早發現最重要

撰文者: 張世傑2013-07-24

在小兒外科領域中,「疝氣」是最常見的病症之一,因此「疝氣修補」也是嬰幼兒最常接受的手術。醫師指出,近年來醫學的快速發展,無論在手術技術或小兒麻醉等皆有著大幅度的進步,因此只要治療得宜,嬰幼兒很快就能恢復健康。

小兒疝氣即小兒腹股溝疝氣,俗稱「脫腸」,是小兒泌尿科手術中最常見的疾病。
小兒疝氣即小兒腹股溝疝氣,俗稱「脫腸」,是小兒泌尿科手術中最常見的疾病。

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蘇家震表示,小兒疝氣即小兒腹股溝疝氣,俗稱「脫腸」,是小兒泌尿科手術中最常見的疾病。由於先天發育條件不同,小兒疝氣的好發率約1%至5%;其中男女比例約10比1,5歲以前比較容易發生,有些新生兒在出生後就被確診。

幾個症狀判斷疝氣

臨床上,疝氣可能在出生後數天、數月或數年後發生。通常在小孩哭鬧、運動、解便後,在腹股溝處會有一鼓起塊狀物,有時會延伸至陰囊或陰唇;有可能在臥床休息或睡覺後自行消失。嚴重者會腹痛、噁心、嘔吐、厭食或哭鬧不安。

最常見和最典型的疝氣是在腹股處發現有隆起腫塊,有些甚至會腫至陰囊部位。這些腫塊多數是在哭鬧、咳嗽、打噴涕、久站,或劇烈運動後才突起來,但經平躺或休息後便會自然消失,有時須用手將它壓回去。

小兒疝氣早發現治療

基本上,一般引起復發的原因為腹股溝內環太大而腹壓又高,如長期便秘或經腦室腹膜分流術後,皆有可能造成復發。以往醫界認為小兒疝氣容易變成阻塞性疝氣,較嚴重者可能造成腸子阻塞,甚至壞死,因此有必要馬上開刀治療。

但後來的研究顯示,嚴重案例的比例並不高,且太小的嬰兒接受手術時可能面臨較高的麻醉風險;建議可以觀察到6個月大以後再開刀,期間若發現嚴重異狀時再送急診。

疝氣手術後的照顧

傳統手術容易有併發症,目前已經可以使用腹腔鏡手術來治療小兒疝氣,不但併發症少、恢復快,而且還能同時修補對側疝氣,避免復發。

手術後,若孩子覺得疼痛,一般的止痛藥(如安佳熱、馬蓋先等)皆可迅速緩解疼痛。而術後的飲食,如果已經沒有麻醉後噁心的反應,並沒有太大的限制。至於日常活動,大孩子要避免會被接觸或撞擊到身體的運動2週,而所有的病患術後2天內不宜泡澡。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華人健康網》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