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商店是認識食品添加物的最佳地點,各式商品皆貼有標示,標示得相當清楚。當商品雷同,價格卻大不同時,要記得比較商品的內容物。
越是「便宜、簡單、方便、美觀、好吃」的食品,添加物的標示文字一定超過5行之多,才能製成商品。
4、對市售家常菜持懷疑態度
懶得自己費工夫而買現成家常菜,常含有大量的添加物。
明太子、醃漬食品、餡類食品等含有許多添加物,可是一週吃不到幾次。因此我們該重新評估的不是這些很少食用的食品,而是注意自己在家也能做的市售家常菜。
5、小心掉入文字陷阱
或許會有人認為「天然色素比較安全」,不過沒人敢保證。只要想到「明明沒有添加人工色素,為什麼成品色澤會比自己親手做的還要鮮豔?」也會覺得相當詭異。
商品未放進冰箱保藏就直接販賣,卻標示保存期限1天半,未免太不可思議,更何況沒有添加防腐劑。商品上標示保存溫度須低於10度以下,雖說地下街有開空調,但商品沒放進冷凍櫃冷藏,這點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6、比較親手做的料理與店家賣的差異
只要商品與自己平常在廚房做的料理不太一樣的話,就是經過加工程序的食品。
為什麼馬鈴薯沙拉是鮮黃色的?若是自己做的話,絕對做不到這麼漂亮。商品上雖然標示未使用人工色素,但寫著「某某色素」,如「類胡蘿蔔素色素、胭脂蟲紅色素」等,這項食品雖然未使用人工色素,但卻使用天然色素來增加色澤,因此成品顏色會比自己做的沙拉來得不自然且鮮豔。
7、該腐壞而沒壞,就有問題
「如果依照一般程序製造的話應該會腐壞,但為什麼放這麼久還能吃?」只要抱持這種單純的懷疑,就能判斷食品是否含添加物。
我們以「含真正芥末的芥末醬」及「芥末醬」為例,只要抱持單純的懷疑就能區分兩者的不同,「含真正芥末」,其實就表示它是「芥末醬」,並非由真正芥末製成之意。
相信有不少人覺得驚訝,其實只要單純的思考,就能了解許多其中的奧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