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化膿嚴重,可能引發敗血症

傅崐萁肛門感染非要開刀?

2011-10-03

花蓮縣長傅崐萁日前因肛門不適,有化膿性傷口,被緊急送往醫院就診,確診是肛門膿瘍、肛門瘻管。因肛門的內括約肌已有明顯感染,擔心會引發敗血症、括約肌壞死,已接受相關治療,預計至少須休養四星期。

肛門是人體排泄物的出口,在肛門的黏膜上,分布有六到八個腺體,當腺體受到細菌感染時,就會形成肛門膿瘍,患者會覺得好像肛門附近長了硬硬的青春痘,可能會出現發燒、疼痛、腫脹等症狀,排便及咳嗽時,疼痛會更加明顯。長久下來,這些破裂的傷口反覆發作,逐漸形成管狀的通道,就是肛門瘻管。到底肛門瘻管跟痔瘡有何不同?為什麼非開刀不可?以下是劉建國醫師的問診。

Q:肛門瘻管是痔瘡嗎?

A:肛門瘻管並不是痔瘡。痔瘡是直腸、肛門附近的靜脈血管曲張,造成靜脈叢充血、膨脹,使得下方的支撐組織破壞而脫出,造成肛門腫脹不適的疾病。

而肛門瘻管,則是肛門腺體,有腸道細菌的感染,形成膿瘍。膿瘍破裂後,慢慢在肛門腺體與肛門周圍的皮膚間,形成一條有膿液的管腔,患者常會發現肛門有黏黏、濕濕、臭臭的膿狀分泌物,且有發出異味的困擾。

但肛門瘻管,在急性發炎的初期,也就是肛門膿瘍,剛開始形成時,患者也會出現肛門腫脹不適。做肛門指診檢查時,因膿瘍太小,不見得可以馬上找到病灶,有可能被誤以為是痔瘡發作。

因此,若是感覺肛門腫脹不適的患者,後來又出現發燒(約攝氏三十八度或以上)、肛門越來越腫痛的症狀,建議應馬上就診,以免造成嚴重感染,有可能演變成敗血症,會有致命的危險。

1
2
3
4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