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餚變餐桌黑洞

牛雞背後的病態飼養秘辛

撰文者: 劉于甄2012-04-23

2009年,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發出聲明,兩名美國人吃了碎牛肉後,感染大腸桿菌中毒身亡。同時,各地陸續傳出二十八例吃帶菌牛肉的中毒事件,地點橫跨美東八個州。

當時,牛肉讓美國境內人心惶惶,幾乎同一個時間,台灣卻打開大門,開放美國帶骨牛肉進口。政府的說法是,「爭議的牛絞肉、內臟禁止進口,帶骨牛肉是相對安全的。」把台灣人弄得一頭霧水,三年多以來,我們在能吃、不能吃?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美牛體內到底吃下了什麼東西?一個個沒有完整答案的謎團中繞不出來,像是餐桌上的黑洞,深不可測。

綜合來說,餐桌上的牛肉,是以下的綜合體:玉米、穀物+動物屍體+雞糞+抗生素+荷爾蒙+瘦肉精……,一個合成怪物。

事隔三年,美國牛肉伴隨瘦肉精疑雲再度叩關。桌上的美味佳餚,無論是牛、雞、豬,攤開飼養史,瘦肉精僅是信心危機的最後一根稻草,還有更多的黑洞,無法攤在陽光下。

混合怪物:牛隻
頻施打抗生素,再餵食動物屍體

市面上的牛肉,分為「穀飼牛」和「草飼牛」兩種。天然放牧的草飼牛,在藍天白雲下大量運動,以牧草為主食,肉質精瘦、幾乎沒有脂肪,澳洲牛肉就是草飼牛的盛產地。

相對的,口感肥滋滋、油花分布均勻的美國牛,多數屬於圈養型的穀飼牛,牠們從小就被關在飼養場內,改以玉米、小麥,輔以大量高濃縮蛋白來餵食。食物和環境雙管齊下,牛肉中的脂肪含量快速增加,口感變得更肥美好吃。

只不過,牛隻天然的消化系統是設計來消化草料,而非穀物和高蛋白。這樣的飲食攪亂了牛的腸胃系統,經營牧場二十年的李曼(Howard Lyman)曾出書爆料:「這種因食物改變而導致的消化壓力,讓我的許多牲口都受到陰道和直腸脫垂的折磨,原本應在體內的器官,被擠出體外……,我曾花費無數時間,把二十五磅的牛器官塞回牠們體內,再把傷口縫合。」

1
2
3
4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