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媽的困惑:已經跟孩子「好好講」,為什麼他還哭鬧?

撰文者: 洪仲清2014-03-10

在高速公路休息站裡,我看到了值得思考的狀況。有一對少見的溫柔父母,帶著一對不到國小的姊弟,姊姊尖叫、弟弟哭鬧。

弟弟的狀況,最先吸引到我的注意力。弟弟因為餐廳裡廣播的聲音而表達「怕怕」,語言動作都很清楚,不過,讓我有些疑惑的是,媽媽不斷溫柔地請孩子坐下。然後說:「弟弟怕廣播是不是?沒事,沒什麼好怕的。我們已經跟老闆講,不要再廣播了,因為弟弟會害怕…」

媽媽看起來很同理,語氣很柔和。不過,嚴格來說,媽媽所說的話,是謊話。因為媽媽雖然一直講,已經跟老闆溝通,不放廣播,偏偏媽媽從頭到尾沒有離開過座位,講完就低頭吃自己的東西,然後一直要驚恐的孩子坐下。

與此同時,廣播還是一直放,弟弟還是很害怕,哭鬧不休。然後,媽媽不斷地重複,她已經跟老闆講過了,不要放廣播,然後請孩子坐下。姊姊就在旁邊,看著這一切發生。

這樣安撫孩子的方式,真的一點效果都沒有。不管從邏輯上或從結果來說,實在不合理。

真心想要安撫孩子,那就是抱起孩子,帶孩子到外面走一走。如果暫時沒想要安撫孩子,那就是先把眼前的飯吃完再說。用非常明顯的謊話來安撫孩子,這會讓孩子錯亂,也會失去自己以後講話的威信—儘管使用非常溫和的語氣。

然後,爸爸的溫柔,也讓我吃驚。坦白說,已經很少見這樣的爸爸了。不過,讓我驚訝的是,爸爸從頭到尾一直說「是不是」、「好不好」,即便在很多狀況下,根本沒得商量。

譬如,爸爸問:「讓爸爸吃飯,好不好?」孩子拒絕之後,爸爸繼續說:「那我們玩剪刀石頭布好了!」真的猜拳兩、三次,就不等孩子同意,逕自吃起自己的東西。

如果我們吃完飯才能陪小孩玩,那就用肯定句講清楚,然後忽略孩子的哭鬧。如果我們真心想爭取孩子的同意,那就真的等孩子同意再動作。

我們不是事事要徵得孩子同意,尊重孩子也不是這樣執行。孩子小,根本很多事還沒辦法判斷,幾乎每件事都問孩子,然後最後又照著大人自己的意思去做,那乾脆不要問,徒增孩子的挫折。

溫柔的父母,困惑的孩子,那這樣的溫柔,就回過頭來造成了父母自己的困擾。最後一幕,是媽媽幫姊姊整理衣服的過程,姊姊莫名其妙地尖叫,媽媽開始有些失控。

我在一旁看了半個多小時,直到這個家庭離開。我了解父母不深,也不會妄自介入。只是,我感覺父母也一直壓著自己的情緒,然後像套用公式一樣地,進行了許多無效的親子溝通。

我同時心疼孩子,也心疼父母。父母這樣教,真的很累,但是當孩子的也不輕鬆。親子專家很多,相關書籍更是隨手可得,卻很明顯少了實做的討論,甚至示範。這最後一哩的父母訓練,真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實現?

作者簡介_洪仲清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畢業,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曾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早期療育發展評估鑑定中心擔任臨床心理師近7年。
目前於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擔任所長,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情緒管理訓練、親職教養諮商、人際與家庭溝通、正向思考引導、兒童遊戲治療等。(專欄照片攝影:汪忠信)

著作:
2015《找一條回家的路:從跟家庭和解出發,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遠流出版社
2014《跟自己和好:為情緒解套,了解生存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方式》遠流出版社
2013《讓孩子有好人緣,人際力養成法》城邦新手父母出版社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相關文章與訪問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