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痛到打滾、量突然變多的女生看過來!妳需要的是...

撰文者: 黃秀美2014-03-24

子宮,是於下腹骨盆腔中,一個長約8公分,寬約4公分,有如倒置梨子的器官。子宮的下方是子宮頸及陰道。青春期後,每個月為了準備受孕而增厚的子宮內膜(endometrium),若沒有因懷孕派上用場,就會陸續剝落,形成30到80毫升左右的經血,再流經子宮頸、陰道排出體外。

由於台灣向來重視子宮頸癌的防治,「6分鐘,護一生」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已讓大多數的子宮頸癌,能在癌前病變時,就被篩檢出來。

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出版的2010年癌症年報,約有65%新發生的子宮頸癌(含癌前病變)患者,可以在癌前病變或零期被確診出來,使得2010年新發生的子宮頸癌(不含癌前病變)的患者人數已下降到1680人,但令人憂心的是另一個無法有效經由子宮頸抹片檢查被篩檢出來的子宮體癌,已超越子宮頸癌,成為次於乳癌的女性第二大癌症,且僅不到1%的癌者,能有幸在癌前病變或零期,就被確診出來。

事實上,子宮體癌,也是2009年到2010年,成長比例最高的癌症,2009年新發生人數是1515人,2010年已達1737人,年成長率約15%,比年長率近11%的大腸直腸癌,還要快速驚人。

而子宮體癌,在1995年新發生的人數,僅有315人,等於15年期間,子宮體癌成長超過五倍。其中,佔子宮體癌最大比例的,就是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 Cancer),是子宮內膜異常增厚、增殖所引起的癌症,早已是歐美國家最常見的婦女生殖道癌症。

以往認為更年期後的女性,是子宮內膜癌的高危險群,若有停經後出血,要特別留意。但隨著高油及高脂飲食、肥胖、不生育等生活型態的改變,以及,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等三高疾病的增加,目前在臨床上,約有三分之一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是發生在小於50歲以下的女性,且有少數案例更是只有20多歲的年輕女性。

子宮內膜癌最明顯的症狀是陰道不正常出血,不管是經期的異常大量出血,或者是非經期的陰道出血,都該特別提高警覺,立即到婦產科就醫。

而子宮內膜癌與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是否有關係呢?目前醫學上,並沒有看到相關的証據。

子宮內膜異位症,指的是子宮的內膜長到不該長的位置上。在月經期間,有九成女性,會有不同程度的經血逆流,約有一成會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症。

當子宮內膜侵入到子宮的肌肉層裡,就是子宮肌腺症,有時還會長成凸出的子宮肌腺瘤;若侵犯卵巢,就是巧克力囊腫;若子宮內膜流到子宮後壁跟直腸間凹陷的道格拉斯窩,久而久之會纖維化,造成子宮跟直腸的沾黏,使得子宮收縮時,牽動到直腸,刺激發炎、疼痛,產生便意感,但跑去蹲廁所,往往又解不出排洩物。

1
2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