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心臟在說話

別讓敵意與壓力惹毛你的心臟!

2008-02-04

每當有人問我,壓力是否真的會造成心臟病發作時,我總會想起保羅。

在史格普斯醫院(Scripps Clinic)工作的最初幾年,我將所有時間投注在冠狀動脈手術。第一年裡,我整天穿著鉛衣(lead apron),在一間沒有窗戶的心導管室裡,總共做了超過七百次的氣球擴張術(angioplasty)和支架置放手術(stent procedures)。

那是非常吸引人的工作:手術程序固定、重複、快速,而且成功率極高。這項醫學技術能夠快速幫病人打開血管,尤其是在緊急情況下,沒有繞道手術的侵入性和高風險,我對它簡直如癡如狂。我目睹這些病人,有的甚至虛弱到難以行走,不能下床活動,可是在手術完成後,出院時已經胸痛不再。

像保羅這樣的病人之所以會來到心導管室,通常是兩種情況。

第一種病人屬於自願就醫型:即病人的運動心電圖測試結果未達標準(failed a stress test),便會被送來進行心導管檢查(catheterization),又稱為冠狀動脈造影(coronary angiogram)。在進行這項檢查時,我們會從腹股溝將導管插入大的動脈,在動脈血管裡將導管送至冠狀動脈開口處;將顯影劑注射進冠狀動脈,然後再照X光片。在一個像電視機的螢光幕上,我可以看到心臟運作的情況。一旦發現堵塞(blockage),血管支架就會及時植入該處。

另一種情況,是病人在心臟病發作時被直接從急診室送進心導管室。心臟病發作乃因血塊(blood clot)的形成,導致血管突然堵塞。一旦動脈血管出現堵塞,流至心臟肌肉的血液便會受阻,造成心肌突然壞死。

在這種情況下,搶救時間分秒必爭;浪費越多時間,造成的傷害越大。如果病人能在很短時間內被送進心導管室,便能很快找到堵塞位置,並進行氣球擴張術或支架置放手術。我當時接觸的病人,大多屬於第二種情況。他們通常不是意識清楚的走進我的診療室,而是臉色蒼白,帶著面臨死亡威脅的慌亂無助,被人護送進來。

1
2
3
...
6
單頁閱讀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