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寶寶卻沒氣了」小兒科醫師:八件事,會害嬰兒睡夢中猝死

撰文者: 謝宗學醫師2014-08-22

俗話常說「年關難過」,在小兒急診室工作越久,越覺得古人的話有一定程度的道理。

還是兒科住院醫師的時候,每當接近舊曆新年,加護病房中常有重病的孩子無法撐過新年。開始小兒急診室生涯後,幾乎每年除夕前後就會遇到「到院前沒有呼吸心跳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 )」的嬰兒,急救的結局往往令人心碎,看到痛不欲生跪在地上哭泣的家長,我的心就像被利刃穿過,也跟著痛苦不已,因此,我不喜歡農曆新年。

這些年齡小於一歲因為 OHCA 被送到急診室的嬰兒,多數原本是健康孩子,沒有先天性疾病,出事前也看不出有任何異常,卻在睡一覺後再也無法醒來,抵達醫院時,因為身體長時間缺氧,救回性命的機會幾乎微乎其微,就算有幸恢復生命跡象,最後幾乎都遺留嚴重的神經學後遺症,終身無法自理生活。對於突如其來死亡的嬰兒,醫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嬰兒猝死症候群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的建議,嬰兒猝死症候群的定義是:「一歲以下嬰兒突然死亡,且經過完整病理解剖、解析死亡過程並檢視臨床病史等詳細調查後仍未能找到死因者。」 醫學界對其致病機制的瞭解始於 1980 年代荷蘭的流行病學調查,當時發現「趴睡」是嬰兒猝死症候群的危險因子。 雖然當時這個發現並未受到重視,但後來紐澳等國家也陸續發現「趴睡」是重要的危險因子,於是從1991 年開始宣導嬰兒不要趴睡,結果該地的嬰兒猝死症候群發生率急遽下降。美國於1992年開始建議不要趴睡,同樣得到嬰兒猝死大幅減少的成果。

「趴睡」與嬰兒猝死症候群相關的原因不明,但最可能解釋是:「有些嬰兒於睡夢中驚醒的神經反應不佳,所以發生窒息等事故時可能死於夢中,而趴睡容易導致窒息。」為了預防嬰兒猝死,必須排除任何可能導致嬰兒呼吸道阻塞的因素。參考 2011年美國兒科醫學會公布的最新建議,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 18 點事項以預防嬰兒猝死,我節錄幾點一定要知道的重點,給大家參考:

  • 一歲以下嬰兒每次睡眠都應該仰睡,側睡並不安全。
  • 嬰兒不建議與其他人同睡,尤其是小於三個月的寶寶,但建議與父母同室睡眠。
  • 嬰兒不宜配戴平安符、項鍊等可能阻塞呼吸的物件,不可將奶瓶直接塞在嬰兒口中而無成人在旁照顧。
  • 不要抱嬰兒時睡著。
  • 懷孕時與生產後必須避免暴露吸菸、喝酒、與使用非法藥物。
  • 餵哺母乳。
  • 避免環境過熱,包括穿著太多衣物與過度包裹嬰兒。
  • 為了促進發育並避免後頭部扁平,每天可在家長監督下讓嬰兒清醒時採俯臥姿勢。

根據我的個人經驗,疑似嬰兒猝死症候群 OHCA 的嬰兒,他們的睡姿和國外研究一樣,以趴睡居多,其中有一個兩個月大的嬰兒與父親睡在同一張床上,父親起床後發現寶寶全身發黑,緊急送到急診室,雖然最後性命有搶救回來,但卻遺留無法復原的腦傷。

家中有新生兒,是開心歡喜的事,看著小寶貝平安健康的長大,是我們做家長最大的幸福。多一點注意、多一點小心,相信能減少很多遺憾!

參考資料
台灣兒科醫學會網站 嬰兒猝死症候群的預防建議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網站

作者簡介_謝宗學醫師

現任: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兒童急診科 主任

學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畢業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兒童醫學中心 住院醫師
台中榮民總醫院 兒科部小兒感染研究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兒童醫學中心 兒童感染科 主治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兒童醫學中心 兒童急診科 主治醫師

FB 粉絲團【 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 版主

Dr. E 小兒診療室」專欄文章列表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