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大別找朋友訴苦》紀錄「負面情緒」才能重燃熱情!

寫完美日記

為什麼談論創痛的經驗毫無效果,但書寫出來卻能產生如此大的效益?簡而言之,用說的可能讓人更加混淆,用寫的可以鼓勵人採取比較系統化、解決導向的方式。

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有些不愉快的經歷與創痛。或許是多年的感情告吹、摯愛的人過世、遭到裁員,或者真的倒楣到同時碰上這三種厄運。一般常識跟許多心理療法都認為,讓人繼續向前走的最好方法,是攤開痛苦和人聊聊。採用這種「合作分擔,困難減半」方法的人認為,抒發情緒有淨化心靈的效果,幫助人們釋放負面的情緒,向前邁進。這是不錯的想法,直覺也認為應該有很大的吸引力。調查顯示,有九成的人認為向人訴說創痛有助於減輕痛苦。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為了找出答案,比利時魯汶大學(University of Louvain)的艾曼紐‧柴克(Emmanuelle Zech)與伯納‧萊姆(BernardRime)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重要研究,他們請一群參試者找出一件過去的負面經驗。為了讓研究盡可能寫實,他們要求參試者不要選擇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例如錯過火車或找不到停車位之類的,而是「人生中讓他們情緒最低落的事,是他們一直念念不忘,需要拿出來談談的經歷」。例如,生離死別、生病、受虐等等嚴重的事情。然後,他們叫一組參試者和安排過的實驗者長談那個創痛事件;另一組參試者則是聊一些比較平常的話題—像是一般日子。一週後跟兩個月後,大家都回到實驗室,填寫多種問卷,衡量他們的情緒狀態。

花時間談過創痛事件的參試者普遍認為,那次長談對他們有所幫助,然而多樣的問卷結果顯示,並不是那麼一回事。事實上,長談並沒有給予任何有意義的影響。雖然參試者覺得,和人分享負面的情緒經驗是有益的,但是那對他們因應這些事件的能力毫無助益,和閒聊一般日子並沒有什麼差別。所以,如果和有同情心但沒受過訓練的人聊負面經驗其實是浪費時間,我們要怎樣才能減輕過去的痛苦呢?就像我們在本單元一開始所說的,一心想要壓抑負面的想法,結果可能更糟。其實我們還有另一種選擇,那就是「表達性寫作」(expressive writing)。

在幾個研究中,實驗者鼓勵曾經受過創痛的參試者,每天花幾分鐘,用日記的形式描述他們對事件的最深層想法與感覺。例如,在某個研究中,研究人員請剛被裁員的參試者思考他們對於失業的最深層想法與感受,例如對他們的生活與專業產生的影響。這類書寫簡單而且迅速,然而實驗結果顯示,參試者都可以感受到身心狀態有明顯的改善,例如健康問題減少、自信心增強,也變得更快樂了。這結果讓心理學家深感不解:為什麼談論創痛的經驗毫無效果,但書寫出來卻能產生如此大的效益?

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思考與書寫是截然不同的。思考往往是毫無組織架構、沒有條理,甚至是雜亂無章的。相反的,書寫可以鼓勵人構思情節與架構,幫人明白發生了什麼事並且尋求解決之道。總之,用說的可能讓人更加混淆,用寫的可以鼓勵人採取比較系統化、解決導向的方式。

這個方法對不幸經歷過真正創痛的人來說,顯然很有幫助,但同樣的方法也可以讓人平常變得更快樂嗎?以下三個不同但相關的研究顯示的確是如此。

1
2
3
...
7
單頁閱讀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