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功要先做「最壞的打算」?心理師:這樣教孩子反而容易...

撰文者: 洪仲清2014-11-11

小三的女孩一來,就告訴我,國語考了一百,她感覺很驚訝。上一次我才跟她談到考前的心理變化,她說,她習慣把自己想得比較不好,所以她考前就會怕自己考得不好。然後,真正知道考試結果之後,她可以比較不會那麼失望,如果考得比較好,她就會比較高興。 

我詢問一旁的媽媽,她自己是不是也會有類似做「最壞的打算」這樣的心理歷程,媽媽點點頭。通常,這樣的價值觀,很有可能在潛移默化之中,教會孩子。如果要調整孩子,大人要先有自覺。 

我提醒媽媽,華人文化確實有這樣的習慣,叫「不要高興得太早」、「做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預先準備、冷靜評估,那是把事情做好的條件之一,然而,從情緒的角度來說,在事前得失心太重,把自己的情緒調得太低,把結果預估得太差,那反而可能影響自己努力的動機。 

不過,華人也有不少相應的情緒管理智慧。像是用「平常心」看待結果,其實,當我們沒那麼患得患失之後,我們可以做出對自己實力比較準確的預估,以比較接近自己實力的方式來準備面對即將到來的挑戰。當然有可能自己的預估不準,那就是視為我們對自己的實力了解不夠即可,從正面來看,反而增進了自我認識。一時的波動表現,常在拉長時間重新看待之後,會比較了解其中的意義。 

所謂執著,常常是卡在相對短的時間觀裡。把眼光放遠,執著常常就跟著放下了! 

另一個小五的男生,跟我分享,他國語考得比預期的好,數學也不錯。我認識的他,很在意自己的國語成績,常拿自己的國語跟哥哥比較,常差了一大截。所以,這次在考前他就告訴我,他要更努力準備。 

我問:「心情怎麼樣?」
他說:「還好!」
我問:「不會高興嗎?」
他說:「還好,因為是應該的,考前有努力準備!」
我問:「那會難過嗎?」
他說:「不會!」
我問:「有成就感嗎?」
他說:「也還好,就是因為有用心準備,每天都有看一點!」
我問:「所以你是真的感覺不到高興?還是不想讓自己高興?怕高興了之後,下次會考不好,會失望…」 

問到這裡,孩子一陣沉默,我就沒繼續問下去了。其實,我猜這個孩子,也是「不想讓自己高興」的可能性居多。 

我跟孩子談,如果考得比自己一般的表現好,高興也沒關係。然後,我們要懂得自我鼓勵,這次做得好的地方,下次才能繼續。要不然,一個人只會自己罵自己,不會鼓勵自己,那做事的動機,就會漸漸地被消弭。 

其實,一件事能長久,是因為過程中,常會覺得有趣。如果只是為了怕挫折、怕對自己失望,那麼,到最後,什麼都不做,最不會讓自己挫折、失望。可是,我們要的,實在不是什麼都不做,這樣我們沒辦法存活。所以,培養失望之後的耐挫力,就很重要。

所以我常鼓勵孩子,而不是挫敗孩子。我想教孩子們懂得,常常要許多次失敗,才能換一次成功,自我鼓勵的重要性,比自我責備、處罰還要高得多。

作者簡介_洪仲清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畢業,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曾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早期療育發展評估鑑定中心擔任臨床心理師近7年。
目前於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擔任所長,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情緒管理訓練、親職教養諮商、人際與家庭溝通、正向思考引導、兒童遊戲治療等。(專欄照片攝影:汪忠信)

著作:
2015《找一條回家的路:從跟家庭和解出發,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遠流出版社
2014《跟自己和好:為情緒解套,了解生存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方式》遠流出版社
2013《讓孩子有好人緣,人際力養成法》城邦新手父母出版社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相關文章與訪問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