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諮詢民眾有9個都問:兒子不去找工作,整天關在家上網...這樣算精神病嗎?

撰文者: 王俸鋼 醫師2014-12-27

我服務的醫院,每年度都會例行的舉辦憂鬱症篩檢的活動。有趣的是,數年前就開始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當免費諮詢的攤位擺下去,前來諮詢的問題有時候不見得是以憂鬱為主。

印象最深刻的是約3年前某次協助憂鬱症篩檢的心理師同事就這樣對我說:「剛開始坐下來問問題的前10位,除了1個是來拿贈品的之外,其餘9位的問題都大同小異耶!」那些多半都是憂心忡忡的家屬,為了家中某個「一直在玩遊戲」或「一直在上網」都不去找工作的家庭成員而傷腦筋,前來詢問「該怎麼辦?」

其實「網路成癮」這樣的名詞,在媒體上早已出現多年。然而,多數人並不知道,當年電視剛發明不久、逐漸普及的過程中,學界也曾經出現過好一陣「電視成癮」的憂心與討論。時間證明,科技進步勢必會改變人類原本習以為常的生活型態,這樣的改變該不該因為人類社會極度的投入就被認定是「成癮」,其實仍然很值得商榷。

所以直到現在,最新版的美國DSM-5精神疾病診斷標準,唯一正式存在的行為成癮類的疾病,也仍只有病態性賭博一項,其它的成癮類疾病都與會直接影響神經運作的物質有關。

但臨床上,各種電子產品的推陳出新及相應的各式應用軟體,確實衝擊了很多人的生活,也帶來不少個人社會功能的負面影響,因此成為大眾關心的焦點,而臉書的盛行就是焦點之一。2014年12月由發表在期刊《成癮Addiction》的一篇研究,就指出網路成癮,特別是如臉書這樣社交軟體的使用,可能與酒癮、情緒控制缺損有著統計上的高相關。

研究者針對253名美國大學生做調查,女性佔6成、白人也佔6成,平均19.68歲,這個研究用酒精成癮的概念來檢視這些大學生的臉書使用行為,最後發現整體而言,他們最常提到的狀況的前兩名分別是「花了相當可觀的時間」在臉書上(佔36.3%)和「花了超過原本預期要花的時間」在臉書上(佔62.9%),雖然真正嚴重到符合成癮現象的大學生,大約只佔9.7%。

比較特別的發現是,一但這些大學生符合臉書成癮的標準時,他們在情緒控制上也會出現明顯的問題、容易出現酒精濫用,如果請這些大學生去做AUDIT酒癮篩檢問卷,得分也顯示這些大學生有很高的機會會出現具有危險性的飲酒行為(例如酒駕)。

這個研究的有趣之處,是在於過去的網路成癮研究,如果是針對線上遊戲類的軟體,其實可以理解很多線上遊戲與賭博類的遊戲,在本質上有著相當程度的同質性。有投入、有競爭、除了努力之外也要一點運氣,並且可以在過程中獲得成就(即使那個成就頗為「虛擬」)。但臉書這類的社交軟體,它的訴求原本就是人類對社交的渴望、對資訊傳播的需求,這種軟體與賭博、競戲(game)類的活動確實有著本質上的差異。

1
2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