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聖戰2》選盛產、當地、知道來源的

跟達人逛市集 打破20個挑菜迷思

撰文者: 游惠玲2015-02-02

三月九日下午,台北市忠孝東路的「248農學市集」人潮川流不息。食材達人徐仲忙著向各攤小農打招呼,彼此是認識很久的老朋友了。

徐仲向我們說明,在農學市集買菜最大的優點是,能清楚掌握產地及來源,「農夫就站在你面前,有問題隨時問。」傳統市場的菜販多向果菜市場批菜,來源複雜,讓他較有疑慮。因此,近五、六年來,他已很少到傳統市場買菜,轉而選擇農民市集、有機商店,或直接打電話跟農夫買。

「你吃吃看,這麥芽糖確實有股麥香。」他用竹籤蘸了點讓我試吃,軟滑的質地與回甘的口感,和記者過去吃的大不相同,這是以小麥草與米為原料,在文火熬煮十多個小時後的自然產品,且製作者就站在我眼前。

徐仲提到,其實掌握幾個原則,就可避免吃到不安全食物。除了清楚產地與來源,最好是「農夫就站在你面前」外,第二個原則是,選擇當季盛產的食材,因非當季作物就必須使用大量的肥料及農藥。

第三,請出「Google天神」來保庇,在Google打上「有機+食材」,越罕見的作物要越小心。他舉例,輸入「有機芭樂」,會發現資料很多,表示芭樂是可以無農藥、有機栽植的作物;但「有機荔枝」寥寥可數,代表荔枝蟲害多、照料較不容易,選購時就要特別小心。購買這類作物時,徐仲就會要求看檢驗報告,確認農藥的殘留量合於規範。

「台灣這麼小,你直接去產地看嘛!」徐仲有感而發,了解作物成長方式,減少產地到餐桌的距離,是解決餐桌危機最直接的方式。以下是他一邊帶著我們逛市場,一邊提醒我們的選材原則。

01.豬頸處常打抗生素,因此「松阪肉」該少吃?

這麼說並不正確。首先,豬隻打針多在背部或頸部,雖是頸部,但不會打在松阪(頭頸間)部位,應是比較近梅花肉的部位,因此,「少吃豬頸肉」的疑慮是多餘的。要多注意的是,在市場中選擇來源值得信任的豬隻,由合法屠宰場屠宰,或攤商也會販售有品牌、健康養殖的豬隻。也可以直接購買有品牌的冷凍豬肉,其肉質急速保鮮,生菌數也較低。

02.花椰菜標榜抗癌,但農藥問題很嚴重嗎?

花椰菜及青花菜主產季在秋冬,盛產期農藥疑慮較小。若擔心農藥殘留問題,就選擇吉園圃無農藥殘留蔬菜,或有機耕作的蔬菜。

03.活蝦一定最新鮮?

台北市場買的活蝦,得從中南部運至基隆魚市場再轉運其他市場,途中就可能添加興奮劑。購買產地直銷、有生產履歷的蝦子較佳。

04.常見的高麗菜有農藥殘留疑慮?

高麗菜是溫帶蔬菜,盛產期是冬季,冬天吃疑慮較小,在夏季則要選擇高海拔的高冷區所種植的作物,大白菜亦是如此。

05.魚鰓紅、眼睛明亮就可放心?
這已不是最正確的選擇標準,打撈上岸就噴灑福馬林等防腐劑的魚隻,雙目依舊閃亮。選擇有信譽的固定攤商,魚貨流動率高。或直接購買有品牌的冷凍魚,烹調前才冷藏、解凍最保鮮。

06.文蛤外殼顏色黑是正常的?

這是正常現象。打撈上岸的新鮮文蛤顏色會比較深,之後慢慢變淡。要注意的是,為求顏色深淺一致賣相好,則有遭添加漂白劑的疑慮。文蛤打撈上岸後並不會立即死亡,會放在鹹水中吐沙販售,或是去水低溫販售,兩者都是正常的狀況。

07.雞脖子、雞翅會累積毒素,少吃為妙?

如果雞隻本身不健康,吃哪個部位都差不多。同樣要選擇在人道環境下健康飼養的雞隻,現在台灣已有許多可供選擇的品牌,如果在菜市場中選購,至少要問清楚雞隻來源、飼養的環境及天數。

1
2
3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