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也能用科學「算」出來?從奧斯卡大片《愛的萬物論》看相愛、背叛和分開

撰文者: 海苔熊2015-02-24

如果你深愛的人只剩下兩年可以活,你會選擇留在他身邊,還是轉身離開?

前幾天折耳兔邀我一起去看《愛的萬物論》,走出電影院時,我腦袋裡面一直迴盪著這個問題(以下有雷,但有研究發現劇透會讓你更喜歡這部電影)。

「嘿,你覺得世界上真的存在一個理論或算式,可以用來解釋所有事物的誕生與隕落嗎?」她說,用右手將鬢角撥到耳際後,左手拿起咖啡杯,微微抬頭看我。

「我不知道耶,不過當Stephen Hawking說出『如果有一個算式可以解釋萬物,你不覺得很美嗎?』這段話的時候,我眼淚都飆出來了。」我說,那眼神像是擁有一個宇宙一般充滿感動。

「這算是科宅的浪漫嗎?」折耳兔一邊拿衛生紙給我,一邊不解地看著我。

其實我也有些不解,只是我不解的是:為什麼這段感情一起走過這些風雨,還會敗給了外遇?為什麼女主角Jane都能一路撐到這麼遠的地方,Stephen Hawking卻選擇了Elaine?

這是一個物理學家和文學相遇的故事,兩人相逢在年輕的時候,曾經在旋轉木馬上擁抱、聊完螢光劑之後將一包洗衣粉放在對方家門前當禮物、在河畔一邊討論「時間」一邊轉圈快掉到河裡,但隨著Stephen Hawking的病況惡化、第三者的出現,兩人的生活與感情也出現了變化。很多時候,光是只有愛(Romantic Love)是不夠的。

在外遇之前:當承諾變成負擔

「醫生說他只能活兩年。科學並不站在你這邊,你確定你承受的住嗎?」Stephen Hawking的父親在得知他罹患神經元疾病之後,跟Jane說。

「我比你想像中勇敢。」Jane堅定地回答,只是當時的他並不知道這「兩年」這麼漫長。可是關於愛情,我們不但要勇敢,還得禁得起磨難。

Lydon、Pierce與Oregan多年前的研究發現承諾(moral commitment)越高,越能維持關係,但遺憾的是Lydon在他的研究中也發現了,隨著時間與壓力,可能生成另一種無形的負擔(moral burden)。他們追蹤86位在遠距離戀愛中的受試者,發現在一學期(三個月左右)之後繼續交往的69人(存活率80.2%),有些已經把當初的愛濃烈(enthusiastic),走成關係的破裂。他們會暗自murmur「可能離開,反而能讓我們喘口氣」、「這段關係,其實已經是一個負擔。」等等。

「或許,當病程從2年變成30年,當激情與浪漫變成互相拖磨,放手才是最好的結局。」折耳兔說,我知道她想起自己拖了7年藕斷絲連的感情,因為到了後期,關係的延續只是補償與愧咎的代名詞而已。

「可是,最後放棄婚姻的,是一直被照顧的Stephen Hawking耶!如果說是病情磨掉了感情,為什麼不是Jane先離開關係?」我說,抬起頭來看著她。

外遇的成因:為何不離不棄,卻換來各自分離?

「你以前有什麼決定,都會第一個告訴我的……」Jane在得知Stephen Hawking要和看護Elaine到美國住的那一刻,眼淚劃下雙頰。曾經為Johnathan心動但卻一直把持住的她,一直以來為這個家付出這麼多,可是為什麼在她還沒放棄之前,Stephen Hawking就先放棄了?

「我愛過你。」(I have loved you)Jane在輪椅前蹲下來,輕撫Stephen Hawking的臉頰,自己卻早已淚眼婆娑。一直以來,兩人一起經歷過這麼多,從一文不名、拿到博士學位、艱困中不得已請Johnathan來幫忙、Jane被懷疑過不貞、Johnathan為了避嫌離開家裡等等,一家人走過這些日子的快樂與傷悲,卻要畫下句點。為什麼苦苦付出的愛最後卻換來這樣的結局?

1
2
3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