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乖就把你送給別人!」這6句話你常說嗎?當心嚴重傷了孩子的心

撰文者: 韋冠宇2015-09-02

教育孩子,爸媽都有自己的準則,把握準則不難,但時時刻刻控制情緒卻不容易。當孩子做出失序的行為,爸媽情緒若跟著失控,氣話就會脫口而出;大人知道有些氣話聽過就算了,但孩子的心靈比較脆弱,很容易放大爸媽的負面情緒及詞彙。就算過了一段時間,爸媽冷靜下來和孩子言歸於好,但說過的話已經在孩子心裡留下難以抹滅的陰影,可能還會因此造成性格扭曲,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來源:donnierayjones@flickr,CC BY 2.0

「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爸媽總希望孩子的行為可以依照準則,稍有偏差,可能會脫口說出「我不要你了」或「我要把你送給別人」之類帶有威脅性的言語來要求孩子聽話。 

年幼的孩子表達能力尚不佳,做出爸媽認定的壞行為,有時可能只是為了吸引大人注意或是有所要求,如果爸媽沒有先讓他們明白是非對錯就說這樣的話,會讓孩子覺得很難過,不但心裡的感受沒有被了解,還要面臨被爸媽拋棄的下場,對幼小的心靈是很大的傷害。 

「你別做了!愈做愈糟糕,還是我來好了!」 

有時孩子會想要幫忙大人做事,但由於不熟練或肢體發展尚未成熟,無法做得像大人一樣又快又好,較無耐性的爸媽就會立刻阻止孩子,把事情拿回來做。 

孩子幫忙做事是很好的身心發展機會,不但可以培養生活自理能力,也可在完成後產生成就感,增加自我認同;這種機會被剝奪是很可惜的,而且聽到爸媽這樣說,孩子會覺得自己沒有做事的能力,會逐漸失去嘗試動手做的熱忱,遇到問題也只會等爸媽解決,難以獨立。 

「我說不可以就是不可以!別再問了!」 

禁止孩子做一些事,可能會讓他們感到疑惑,爸媽懶得解釋的時候,就會想以威權式的言語來強迫孩子遵從。然而恐懼不等於信服,孩子也許因為害怕被責罰而不去做,但由於不明就裡遭到禁止,反而會趁著爸媽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做,造成陽奉陰違的個性。 

爸媽必須把孩子看作是家庭的一分子,讓他們明白被禁止的原由及道理,而非總是命令孩子,他們才會發自內心遵守規範;也可以適時聽聽他們的想法,也許這些事還有彈性,並不是非禁止不可的。 

1
2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