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苦惱:青春期的孩子,只顧談戀愛不念書?精神科醫師的建議是...

撰文者: 戴瀅純 醫師2015-10-19
「為什麼不可以?我就是要他喜歡我」「你們都不懂、你們都幫不了我、沒有人可以幫我」女孩清秀的臉龐滿臉淚痕,在診間裡歇斯底里尖叫著,最後聲嘶力竭地靠在媽媽身上,仍忍不住一抽一搭的啜泣。

「勸也勸了,罵也罵了,就跟她說現在應該要認真讀書、還不是談戀愛的年紀…她就是聽不進去,醫師我們還能怎麼辦?」母親心疼地看著女孩,眼神滿是無奈和無助。

「她從來不讓我們擔心,對自己要求很高,讀書都自動自發,一直都是班上前三名,而且個性很開朗的。」爸爸在一旁補充。「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常常看她一個人發呆,念書也念不下,還有幾次半夜突然大哭、要媽媽陪她睡覺…」「應該就是那時候老師請這個男同學多多照顧她,兩個人就越走越近了;我們當然不贊成啊,可是她也不跟我們溝通…」

女孩突然又放聲大哭尖叫,摀住爸爸的嘴不讓爸爸說話。「你們不要講了啦,只要我們在一起,我就會好了!」說完就甩開母親衝出診間,媽媽緊張地追出去,留下爸爸搖頭嘆氣。「她現在就是這樣,什麼話都聽不進去,在學校也沒辦法上課,動不動就情緒崩潰衝出教室,已經兩次模擬考沒去考了…」

「我女兒到底怎麼了?她會不會好?我們要怎麼幫她?」

青春期的孩子正逢生理、心理各方面重大轉變的階段,荷爾蒙的急遽變化經常造成莫名的情緒波動,心理上亟欲尋求獨立自主、建立自我認同,又同時面臨課業、人際關係、感情等壓力,很容易就出現情緒困擾。困擾的程度和時間因人而異,有時在壓力事件解除之後,或在家人朋友的關心、老師輔導下就能安然度過;但若困擾程度嚴重或持續,可能發展成為憂鬱症,影響到生活、學業、自我照顧功能等等。

青少年的憂鬱症可能有多樣化的表現,除了典型的心情低落、悶悶不樂、缺乏活力等憂鬱症狀,也常會焦慮不安,頻頻抱怨身體不舒服,胃口變差、睡不著或整天嗜睡,導致成績退步、不願上學,也可能反而變得易怒、暴躁,甚至伴隨衝動或反抗行為,例如交男女朋友,自殘行為或自殺嘗試,也有人會嘗試菸、酒、毒品等物質來自我治療;更嚴重者還可能會出現幻覺、妄想,出現脫離現實的想法和危險行為。

青春期的孩子們面臨情緒困擾時,經常搞不清楚自己怎麼了,不知道如何求助,也拒絕和家長溝通;家長在不了解孩子的狀況時,可能會認為「只是鬧情緒,不管他,過幾天就好了」、或指責孩子懦弱、懶惰「要更努力培養抗壓性」,或「孩子只是不聽話、叛逆,要更加嚴格管教才行」。如此往往會忽略了已經出現的臨床症狀或危險訊息,也錯失了治療機會。

因此,當家長注意到青春期的孩子有前述的表現時,不要急著責罵或導正孩子,也盡量避免用質問孩子「你到底怎麼了」;可以先沉澱自己的情緒,找個放鬆的時段,陪孩子聊聊天、看看電視,或是進行孩子喜歡的活動,順便鼓勵他談談最近的生活,用溫暖而真誠的態度,讓孩子感受到家長「想要了解我發生了什麼事」而不是「又要罵我管我跟我說教」。

如果孩子不願開口,也不要因此氣餒或轉而憤怒責怪孩子,還是可以向孩子傳達家長的關心,告訴孩子如果他願意,可以用寫紙條、傳簡訊或line、寄mail的方式讓家長知道,或是求助其他信任的師長親友。家長也要持續觀察記錄孩子每天的情緒起伏、生活作息變化,詢問學校或其他社交場合是否有特殊事件發生,從側面資訊了解孩子可能面臨的壓力;同時建議尋找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就診,讓孩子接受專業的醫師、心理師評估及適當的治療。

作者簡介_戴瀅純 醫師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主治醫師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