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靜電反應,代表身體不好?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趙哲暘 醫師2015-11-20
除了用顯微鏡看血液,還有什麼方法可以知道身體因為長期缺氧,已經有靜電吸附效應?

臨床上,我會詢問病人:「冬天乾冷時,當身體碰觸鍵盤、鍋子等物品,是不是容易有觸電的感覺?」如果有,就要先檢視自己是不是過度勞累,當身體過度勞累,長期缺氧,體內正電荷過多,稍微碰觸金屬,正電荷被吸走而出現電流,就會產生被電到的靜電反應。這時可先到戶外用手摸一下地面,再回來碰觸同一件物品時,因為多餘的正電荷已經排到地面了,所以不會再有靜電反應。如果身體常有靜電反應,一定要盡快檢視是不是已經嚴重缺氧。

長期缺氧的病人容易有牙垢,靜電吸附效應使灰塵汙垢容易沾附於牙齒、牙齦上,即使刷了牙才到牙醫診所就診,還是常被牙醫師說清潔不夠乾淨。牙周疾病就是牙齦與牙齦溝缺氧,導致厭氧細菌滋生,如果沒有先解決缺氧的問題,不易改善。

氧氣能改善酸性體質

缺氧到了一個階段,細胞與粒線體內外膜的電位差不足,過多的正電荷也會使充滿著正電荷的蛋白質開始黏附在一起,造成組織細胞沾黏。血液中的紅血球吸附在一起,從顯微鏡下看,像大腸一般。紅血球呈現圓盤凹陷狀,這樣的造型可以增加與氧氣接觸面積,但因為過多正電荷,讓本質是蛋白質的紅血球黏附在一起,大幅降低運送氧氣的能力,我們稱這樣的現象為「靜電吸附效應」。

從酸性體質病人的手指頭扎一滴血,到顯微鏡下做檢測,往往看到紅血球沾黏在一起。舉例來說,茶水沒有喝完,放在桌上兩、三天就變得混濁,七、八天後出現懸浮物,這是空氣中的細菌在茶葉裡繁殖、代謝,產生酸性。

酸性環境代表正電荷多,正電聚集,產生靜電吸附效應,所以茶水產生混濁物質、懸浮物。而血液也一樣,過多的正電荷讓紅血球產生靜電吸付效應,所以顯微鏡下容易看見紅血球聚集。

做完高壓氧或是電位氧氣治療的病人,血液流速加快,紅血球三三兩兩分離,這結果表示「氧氣可以改善正電荷過多的問題」,簡單說,氧氣才是改善酸性體質的關鍵。

書籍簡介

書名:一根吸管有氧治百病:強化呼吸、恢復體態、抗老有活力
作者:趙哲暘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5/07/27

趙哲暘

在花蓮出生、臺北長大,父親是嚴謹和善的醫師,母親是慈眉善目的慈濟委員。父母親的身教與言教對其人生與診療工作的影響十分深遠。雖然長期工作繁重,但只要有機會照顧病人,總是用盡全力改善病人的口腔健康;更期許自己行有餘力能發揮所長去幫助更多人。曾因親身體會甲狀腺亢進的不適,決定將多年行醫經驗與研究所得集結成冊,以期推廣強調不管社會如何進步,醫療終將回歸以人為本的方式。

學經歷:
仁祥牙醫診所、氧樂多牙醫診所院長,牙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前臺北榮民總醫院醫師、前慈濟臺北分院主治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系畢業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植牙進修
日本新潟齒科再生醫學會植牙課程進修
中華民國家庭牙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植牙美學醫學會專科醫師、臺灣植牙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口腔植體學會會員、臺灣口腔矯正學會會員、遠絡醫學會指導醫師、睡眠醫學會會員、能量醫學會會員、慈濟人醫會醫師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