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抓阿嬤、不抓阿公...精神科醫師破解「魔神仔事件」的3個秘密

近一年多來媒體至少報導了四件「阿嬤被魔神仔帶走」的新聞,包括:阿嬤到花蓮林田山旅遊,在山區失蹤,五天後奇蹟式被找到,阿嬤還說晚上有人陪她說話;台中阿嬤半夜穿粉紅睡衣跟著男童外出夜遊,在兩公里外被路人帶到派出所;基隆阿嬤農曆七月到山裡採筍,兩天後在墓園睡覺時被找到;還有最近這一位從嘉義到彰化吃喜酒,翌日外出晨運,在八卦山區失蹤,七天後才被找到的阿嬤。

這幾件「魔神仔事件」的共通之處如下:都是阿嬤;不是到陌生的山區,就是發生在昏天暗地的半夜;過程裡阿嬤似乎都聽到或看到什麼,頗不孤單。

難道「魔神仔」出現有一定劇本,比如只抓阿嬤不抓阿公?「魔神仔」怕人氣,只在陰暗角落伸出魔爪?「魔神仔」還會講台灣話?

當然不是,其實這是相當常見的失智老人家走失事件。台灣一年有超過三千位阿公阿嬤走失,其中八成以上都有失智的問題。其他兩成呢?沒看過醫生,不能肯定。走失的失智阿公阿嬤,很多都找得回來,但也有一些找不回來,或者找到時只剩遺體。

女性壽命長,失智阿嬤遠比失智阿公多,迷路失蹤的當然也比較多。失智患者迷路最常發生在人生地不熟,或者精神恍惚之時。走失以後,沒吃沒喝加上體力勞累,很容易出現譫妄現象,也就是急性意識混亂,產生幻覺,而聽到看到不存在的人事物。

既已失智,為什麼家屬還帶阿嬤去旅遊,或者到山裡工作?須知輕度失智患者,應付熟悉的生活環境與作息規律並無大礙,家屬不一定看得出來阿嬤的記性與定向感已經衰退。

鄉下阿嬤,在生活了幾十年的老家,每天洗衣燒飯下田,然後到廟口大榕樹下乘涼聊天,天黑後早早就睡,生活簡單重複,即使輕微失智,執行這些事項也不會產生困難。此外,不少家屬更錯誤地以為人老自然記性差一些,不必在意,因此沒有帶老人家就醫評估。

定向感可分為對時間、對地點、對人物的辨認,失智以後哪一種最容易受損?時間,因為最抽象;再來是地點;最不容易忘記的是人臉的辨別。時間、地點與人物定向感的受損,分別對應了輕度、中度與重度失智。也就是說,輕度失智以後,時間的定向感會有問題,你問阿嬤今天禮拜幾、幾月幾日,阿嬤答不出來,但你問她臥房在幾樓、這裡是什麼鄉鎮,輕度失智的阿嬤是可以回答的。到了中度失智,阿嬤就可能找不到自己的房間,或者出門以後回不了家。而進入重度失智,便會不認得親友。

重點來了。輕度失智阿嬤,原本對於住處周遭的定向感還可以維持,一旦來到陌生的地方,比如外出遊覽、到山區工作,就會對阿嬤的定向感構成挑戰,容易產生迷路行為。

不少老人家來看失智症初診的主訴,都是迷路。原本生活作息沒有大礙,外出旅遊才出狀況。看完景點,大家回到車上了,只有阿嬤的位子空著,眾人心驚,分頭尋找,才發現阿嬤還困在景點裡,第二天趕緊帶來就醫。

老人家只要迷路一次就要小心。一般人不會迷路(路痴不算,路痴是繞遠路,不是迷路),因為人來到陌生地方,警覺性會提高,努力記住來時路,但失智老人家記不起來,又過度自信,當走遠後要回頭,已經找不到方位。

老人家走失,不只可能釀成意外,搜尋工作更經常耗費龐大社會成本。如何辨認老人家走失的可能,並及早預防,值得家屬與社會重視。

本文獲「沈政男醫師」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_沈政男 醫師

精神科醫師,《壹週刊》、《國語日報》、《女人變有錢》專欄作者

看透台灣—沈政男的時事MRI

看透台灣—沈政男的時事MRI

查看全部

沈政男 醫師

1968年生,台中市人,台大醫學系畢業,精神科醫師,曾獲時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現任《壹週刊》、《國語日報》、《女人變有錢》專欄作者,擅長以多重視角評論時事,剖析台灣社會。
個人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hetimerover
部落格:http://blog.udn.com/thegloberover/article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