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少部分人貼蒜片後,風池穴處的皮膚可能會起小泡,不用擔心,也無需處理,過段時間就會自然會痊癒。這就是我教給劉先生的小秘方。據說,現在劉先生無論去哪出差,都隨身帶著大蒜以備不時之需。
要掌握這個蒜片治療感冒的方法,自然還要找準風池穴的位置。風池穴位於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你用拇指和食指從枕骨粗隆兩側向下推按,推到枕骨下緣凹陷處用力按壓,如果有酸痛、麻脹感,就說明找到穴位了。
風池穴是全家人治療感冒的保健穴。不過,風池穴的作用還不止於此。在日常的診療中,我們還用風池穴來治療中風。在這裡告訴大家1 個知識,就是凡是帶有「風」字的穴位,比如風池、風府、風市、翳風等穴位,都能治療廣義上的中風。
這個「風」有外風和內風之分。外風是因為感受外邪而中風,比如感冒發燒等,而內風則是內因引起的,比如抽搐、昏迷、麻木、痙攣等都屬於內風。一般情況下,我們說的中風是內風,比如痙攣、麻木等。
家庭中經常需要應酬的中年男人、老人、中風後的患者,都可以用風池穴搭配其他穴位來防治中風症。在《類經圖翼》裡有記載:「風池治中風不語,牙關緊閉,湯水不能入口。手足不遂,足三里主之。」根據書中記載,我們知道很早前人們已經意識到風池穴對治療中風的重要性。
在中醫的觀點裡,眾病皆因風,外風內侵使人體陰陽不調,氣血錯亂,加之激動、勞累導致肝火暴漲,風火相扇,氣血奔走於上,使之發中風病。要治療這個中風病就必須以醒腦開竅、活血化瘀、祛風活絡為根本,再以平肝潛陽、熄風祛痰為輔,才能從根本將「中風」處理好。
而風池穴為膽經頭部穴位,就有治內外風的功效。同時,它又與肝膽互為表裡,針灸它還能有平肝熄風、活血化瘀的效果。這就是我們防治中風的目的。菸酒過量、經常應酬、熬夜的中年人尤其應該利用風池穴來保養自己的身體,預防中風病,而老年人和中風患者更可以經常揉壓風池穴。那麼,具體要如何讓風池穴為我們服務呢?在家裡,我們可以取風池穴為主穴,配合百會、人中、十宣和足三里的按摩來防治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