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分析是近年來越來越夯的醫學研究模式(圖片提供:郭錦龍醫師)
雖然大型資料庫具有先天性高效度的優勢,但同時也伴隨著許多限制。在我們的研究中,雖然發現被診斷「胃食道逆流」病患「後續」罹患頭頸癌的機率較一般民眾來的高,且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但我們無法據此證明「胃食道逆流」和「頭頸癌」之間的因果關係。尤其過去研究發現抽菸和喝酒都是「胃食道逆流」和「頭頸癌」的危險因子,有可能在這群研究病患上抽菸和喝酒人數的比例較一般民眾高,導致「胃食道逆流」和「頭頸癌」的發生機率均較一般民眾高。可惜的是,抽菸和喝酒等一些危險因子在健保資料庫上是無法呈現的,所以我們在解釋「胃食道逆流」和「頭頸癌」之間的相關性時必須十分警慎。
即便如此,「良性病灶(胃食道逆流)」與「惡性病灶(頭頸部癌症)」關係的確立對臨床實務上卻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未來臨床醫師對於胃酸逆流病患,可能需要提高警覺並排除是否有頭頸部癌症同時存在的可能性(同時存在並不意味著因果關係必然存在)。尤其這類病患如果一直被「無法改善的咽喉症狀」所惱,例如:長期喉嚨痛、吞嚥困難、喉嚨緊緊的、喉嚨異物感、經常性需要清喉嚨、慢性乾咳及睡醒聲音沙啞等,臨床醫師可能要把「下咽癌」及「口咽癌」列入鑑別診斷中,進而轉介到耳鼻喉科醫師做進一步的鼻咽喉內視鏡檢查。
本文獲「郭錦龍 醫師」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