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春天後母面」果然沒錯,入春以來,天氣不穩定,很多人感冒了,中醫講究依時令養生,春天應該怎麼保養身體?吃什麼最好?讓中醫師提供專業建議!
暖暖身,減低呼吸疾病
衛福部苗栗醫院中醫科主任康鍾禧指出,中醫講究依時令養生,不同季節有不同秘訣,以春天來說,立春後陽氣昇發、氣候多變,應從禦寒防風、運動、飲食及精神調養等方面保養身體。
他指出,冬天時,人體新陳代謝變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折損陽氣,因此春天別急著穿單薄的衣物,稍受風寒可能引發宿疾,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關節炎、偏頭痛、冠心病接踵而來,只要適當保暖,便可減低罹患呼吸系統疾病的機率。
鹽水漱口,清除口腔病毒
康主任建議,每天早晚、餐後用濃鹽水漱口,清除口腔病毒,流感流行期間,用鹽水仰頭漱口,充分沖洗咽部,效果更好;平時可按壓拇指與食指掌骨間凹陷處的「合谷穴」,有解熱、鎮痛、預防感冒、通經活絡、調節免疫力的功效,每次1分鐘、每天4~5次,但不建議孕婦按壓,以免子宮收縮、造成早產。
羊肉、核桃、栗子「藏熱量」
此外,感冒常有頭痛、鼻塞、流鼻涕、關節酸痛、畏寒及發熱等症狀,可用紅糖、生薑、紅茶煮成茶飲,每天喝1~2次,不僅暖身去寒,還可防治感冒。
康主任表示,春季養生飲食以「藏熱量」為原則,不妨多吃羊肉、鵝肉、鴨肉、蘿蔔、核桃、栗子等食材,清淡可口為宜,避免油膩、生冷、酸澀、粘硬及大辛大熱的食物,預防助熱生火。
延伸閱讀:熬夜月經不順、易變老,喝這茶排毒降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