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腳60年竟奇蹟復原!從物理治療轉行,手術成功率98%的第一名骨科醫師

25科良醫的診間故事25科良醫的診間故事 撰文者: 陳稚華2016-07-05

攝影:張家毓

診間狹長的走道,一個老先生扶著一旁的鐵桿,一步一步緩緩地前進。

「很好!再往前一步試試看...」

「釋醫師,我終於能正常走路了!謝謝你解決我60年來的問題。」一個70多歲的跛腳老先生,踏出多年後「正常」的第一步,感動地說出這番話。

因為十多歲時關節感染卻未處理,導致髖關節、脊椎逐漸變形,雖然中間求診過許多醫生,但沒有一個能順利幫老先生開刀,他也只能繼續一跛一跛地走路。能和正常人一樣「行走」,對他來說是個奢侈的夢。

這是發生在骨科診間的真實案例。

老先生的主治醫師、現任新光醫院骨科主任釋高上,曾於哈佛醫學中心跟著世界級「骨科權威」Jesse Jupiter醫師擔任研究員,並於《良醫健康網》近四萬筆網友票選中,獲得骨科第一名好醫師的評價

他是少數「內外科兼修」的骨科醫師。在台灣,和他一樣從物理治療專業轉為骨科醫師的,估計不超過十位。「物理治療師」一般來說,是利用光、電、水、冷、熱、力等物理因子和運動治療,幫助第一線病人處理傷後的復健,但不能用藥、注射做任何醫療處置;「骨科醫師」則能進行手術、用藥等醫療行為。

從醫20年來,釋高上總計開過逾1萬5千台以上的刀,手術成功率幾乎達98%以上。

為什麼他能在眾多骨科醫師中脫穎而出、解決其他醫生解決不了的問題?甚至遠從南非、美國、帛琉的病人都特地飛回台灣找他開刀,並讓幾十年不敢進刀房的病患卸下心防、願意接受手術?

從「復健實習生」到「骨科醫生」的從醫之路
一位退化性關節炎婦人,讓他改變想法

當年念台中一中的釋高上,在校期間都是全校前十名,照理說考上台大醫學系應該非難事,卻因「失常」分發到台大復健醫學系。老師建議他重考,但當年血氣方剛加上叛逆性格的他卻認為「復健醫學系」也有「醫學」二字,便不想浪費時間重考而直接入學。

雖然復健系唸得相當愉快,但大四實習那年,一名60歲退化性關節炎的婦人,卻改變了釋高上的想法。

當時這位婦人因為退化性關節炎,導致整隻腳變形。釋高上積極幫她做許多物理治療,連較高階的「超音波」照射(改變骨骼肌的收縮、減輕關節的僵直感)都試了,卻只能讓婦人的腳不再發炎、降低疼痛感,走路姿勢依然無法改變。「我盡了最大的努力,她還是無法恢復正常,我很想幫助她,卻發現無能為力......」

婦人的案例,給當年自信滿滿、以為復健技術已純熟的釋高上一記震撼彈。

當兵時,他開始思考未來人生,到底要以什麼樣的角色度過。「在實際與病人接觸後,我才發現自己對於肢體的了解仍非常有限;但在幫病人復健的過程中,我也發現對肢體的構造及骨科病人很感興趣......我想當一名醫者!」釋高上在心裡告訴自己。

於是退伍後,他重新考進台大醫學系,從頭開始認識身體構造。

釋高上忘不了第一次進外科手術房,當主治醫師劃開肚皮、讓大家看身體器官構造時,他忍不住發出對人體奧妙的讚嘆:「哇~是腸子在『蠕動』耶,這個蠕動太漂亮了!」因為看到生命的美好,釋高上更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走入這個領域。

但比別人晚了七年才起步,也讓他內心有不小的壓力。

「那時候當interm(醫學系實習生)已經30多歲啦!高中同學有的都當到住院醫師了,我還只是個菜鳥實習醫師......」

但問到會不會覺得浪費四年時光讀復健系?他卻說:「那四年,是我對身體了解的開始,也開啟我對肢體及生命的好奇。」

經過一連串的自我探索、尋找人生方向,民國85年,釋高上正式成為一名骨科醫師。

1
2
3
單頁閱讀
25科良醫的診間故事

25科良醫的診間故事

查看全部

良醫編輯部

在《良醫健康網》25個科別中,網友評價最高的各科醫師,這些醫師究竟有何過人之處,能在4千多位醫師中脫穎而出?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他們的故事。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