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孝順,就是不孝!《被討厭的勇氣》作者:父母老了,要換一種方式愛他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岸見一郎2016-08-08

照片為文章配圖。

有一天,我發現父親年輕時拍攝的照片。父親的興趣是攝影,相簿裡貼了好幾張沒有家人入鏡的風景照。我現在喜歡在假日帶著相機去拍攝花鳥蟲蝶等自然景物,也許是不知不覺間受到父親的影響。

在父親拍攝的照片當中,也有我的身影。那是在我上小學之前,和父親兩人不知道去哪裡玩時拍的照片。雖然,後來我和父親關係變得很緊張,但看到照片,還是能回想起當時興奮的心情與幸福的感受。

成年後,我曾因為過勞而病倒,也為了照護父母而吃了不少苦頭,然而我不時會想起童年時代感受到的幸福。

與人相處,不免遭人憎恨或厭惡,甚至有人因此想要離群索居。人際關係雖然可能造成我們不幸,然而脫離了人群,也就無法感受到生命的喜悅與幸福了。正如事業成功並非人生的目標,因為人不是為了工作而活,是為了生活而工作,如果無法感受到幸褔,工作就一點意義都沒有。

就在我們為了生活汲汲營營時,雙親正一點一滴地老去。就算有一天,父母徹底遺忘了過去,子女也不可能拋下他們不管,儘管對於子女而言,承認父母忘記過往是件殘酷的事,但若拒絕面對現實,便無法與他們共處。

最後,雙親可能會連子女都不記得,不僅是從小就與父母關係緊張的人,以往備受呵護的子女,也應該趁他們還健康時,思考當年邁的雙親連自己都忘了時,究竟該如何是好。

家母在30年前49歲時,便因為中風而撒手人寰,留下父親與我,早早離開人世。父親在母親離世之後雖然得享高壽,晚年卻罹患阿茲海默症。

我原本專攻哲學,現在也持續翻譯柏拉圖的著作,年輕時接觸到阿德勒心理學,於是成為我研究工作的另一條主軸。其實與其說是研究,不如說是在與子女相處的日常生活中,不斷藉由嘗試錯誤而理解哲學與心理學。

當時父親一個人住在橫濱,偶爾會來我家。父親心目中想像的親子關係,與我和子女相處的實際情況大相逕庭,困惑的父親還曾經要求我改善。

但是之後照護父親時,透過與子女相處而領會的阿德勒心理學,使我得以輕鬆重建與父親之間的關係。

現在回想起來,年紀輕輕便過世的母親,並不知道什麼是阿德勒心理學,卻始終以對等的態度和子女相處。等到我學習阿德勒心理學時,發現自己接受度之所以這麼高,就是因為不知不覺從母親身上學會如何建立人際關係與生活態度。如果我的父母讀到這本書,可能會笑我在說大話吧!

本書就從我照護母親與父親的經驗出發,介紹成年子女照護父母時的心理建設、如何和他們重新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進一步討論從照護雙親的過程中所學到的道理,該如何活用於人生的其他面向。

最好的孝順就是不孝

照護父親時,有一天父親突然對我說:「在你結婚之前,我還不能走。」

父親說出這句話時,其實我早就結婚了。妻子週末也會來照顧父親,我很驚訝,心想父親究竟以為妻子是誰。

對於父親而言,我還是一個未婚的研究生。以往在家中,總是由母親負責緩和我與父親之間的氣氛;母親過世之後,我和父親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緊繃,我無法和父親自在對話,光是待在同一個空間,便令我緊張不已。

在這種情況下,我思索著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與父親獨處,當時想到的就是結婚。當然那並不是我結婚的目的,但是母親的死、與父親之間緊張的關係,的確促使我下定決心結婚,加快我踏入婚姻的腳步。當妻子來到母親已經不在的家中,一家三口的氣氛果然和之前迥然不同。

父親生病之後,忘了大部份的事。我很驚訝他記得的不是他、我和妻子一家三口共度的時光,而是負責緩和氣氛的母親離開之後,我們父子獨處、氣氛緊張的日子。我光是回想都覺得十分痛苦,但或許那些日子,在父親心中留下了什麼美好的回憶也說不定。

父親對居家看護的護理師與照護員說我還沒結婚,但是他們都知道我已經結婚,也有孩子了。其中一位護理師對父親說:「不對,你兒子已經結婚了。」父親回答:「不,我沒參加過婚禮。」

父親的回答斬釘截鐵,問的人可能還以為是自己記錯了。

1
2
3
單頁閱讀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