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湖出現登革熱群聚感染》疾管署告訴你:台灣登革熱,為什麼秋冬比夏天更嚴重?

照片來源: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天氣轉冷,但台北市繼11月24日證實今年5月入夏後首例本土登革熱後,26日又接獲通報2例疑似個案,均無出國與南部旅遊史,但與日前確診個案為鄰居,經衛福部疾管署檢驗後,確定均感染登革熱,為今年入夏國內首例、也是台北市近5年首次出現登革熱社區群聚感染。(新聞來源

為什麼快到12月了還有登革熱?泛科學科普專欄作家蔣維倫,曾去信詢問疾管署,「台灣登革熱都從9月開始,到隔年1月才結束。請問為什麼不是暑假(5~8月)才最嚴重呢?」得到疾管署細心的回應如下,分享讀者參考:

登革熱是藉由埃及斑蚊、白線斑蚊傳播,斑蚊喜愛生長於溫暖多雨的環境中,溫暖的環境有助於斑蚊不同時期之生長發育;又斑蚊較喜愛產卵於不流動的靜水中,且需要在水中才可孵化成長為成蟲,因此除了溫度外,雨量也是影響斑蚊生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依據中央氣象局公布之統計資料,以高雄為例,1981-2010年間平均雨量最高的月份為6-8月,若再加以未確實清除孳生源,降雨後病媒蚊逐漸增加,此時期通常為登革熱流行季初期,大約至9-10月達到疫情高峰期。另外雖然冬季時天氣轉冷,但南台灣氣溫仍適合病媒蚊生長,疫情可延續至隔年1月結束。

登革熱感染者在發病前1天至發病後5天的這段期間,登革病毒會存在於血液中,稱為「可感染期」(或稱為「病毒血症期」),此時期感染者若被斑蚊叮咬,此斑蚊則將感染登革病毒,病毒在蚊體內經過8-12天大量繁殖後,當雌蚊再度叮咬另一個健康人時,則可使其感染。

近年來,由於國人因旅遊、商務及探親等因素與東南亞國家往來頻繁,民眾若於登革熱流行地區得到登革熱後返國,且在病毒血症期時被國內的斑蚊叮咬,即可能使斑蚊帶病毒且具有傳播能力,而後感染其他未出國之民眾,造成本土病例發生。
疾管署已於國際港埠實施入境旅客體溫篩檢,體溫異常者採血檢驗登革熱並給予衛教。並透過多元管道提供導遊領隊、醫護人員、民眾等不同族群疫情訊息及預防措施。而目前防治蚊媒傳染病最根本有效的方法,還是清除孳生源,以避免降雨後造成積水,導致蚊蟲孳生,建議民眾隨時注意環境管理,巡查家戶內外是否有孳生源並予以清除,以保護自身及家人的健康。

以上訊息,感謝泛科學科普專欄作家蔣維倫及《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協助提供。

根據中央氣象局的氣溫統計數據,除了10月上旬受艾利颱風及東北風影響期間氣溫略為偏低,其餘時間氣溫偏暖,尤其是10月下旬受太平洋高壓增強影響,氣溫明顯偏高;統計至10月底為止,西半部及東北部多數測站月均溫高於氣候值攝氏2度以上,全臺 25個局屬站平均溫度均屬高溫類別,其中23個站創該站設站以來同期月均溫最高紀錄。這也許是為什麼將近12月北台灣還會出現登革熱的可能原因之一吧!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也表示說,近期各地均有降雨,易產生積水容器,適合病媒蚊繁殖,在目前疫情發生初期,務必大力投入蚊蟲孳生源清除,好及早消滅疫情。

健康特搜簿

健康特搜簿

查看全部

合作專家群

這是一個醫療健康新知的特搜園地,若您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到我們特搜簿,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sharon_chen@bwnet.com.tw)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