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會想要有手足嗎....獨生子女的真實心聲

「我最近在想要不要再生一個小孩,蠻猶豫的。」一個為了職場人際關係而前來短期諮商的女性個案,在療程快結束時突然冒出這句話。我有點了解為什麼她會糾結於這個問題,她有一個快三歲的兒子,而她自己是獨生女,為了解開她在人際互動上的癥結,這幾週的晤談都在連結她自小的成長故事和長大後人際互動,也許是讓她開始思考是否要再生一個孩子的起因。

後來我們又花了一兩週的時間,一起回顧她身為獨生女的生命經驗。很多人覺得獨生子女會很孤單,公公婆婆常用這點想說服她再生一個小孩,不過她自己個人經驗卻不是如此,從小到大雖然沒有親生手足,但她和堂兄弟姊妹關係很好,念書以後也有知心好友,並不覺得特別寂寞。

也許是因為獨生女的關係,她特別喜歡先生身為長子的特質,腳踏實地、做得比說得多、會照顧人,很其他追求者比起來很有肩膀,給她很大的安全感;但結婚後要適應一個大家庭,對她來說確實很辛苦,這幾年下來,她發現雖然有兄弟姊妹的家庭,過節比較熱鬧,遇困難有人分擔與商量,不過人多口雜,很多簡單的事做起來心思要繞好幾個彎,而這些都是她在原生家庭不需顧慮的面向。

和有手足的孩子比起來,獨生子承擔更多的壓力,但也擁有更多福利,好比他們可以享有和母親之間最長的親密時光,不像長子在幾年後會經歷到手足出生的剝奪經驗,而正是因為有了照顧者所給予獨一無二的關注,讓我們得以建立對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基礎,在此基石之上才能更進一步發展出接受與付出愛的能力,獨生子女在這方面確實能得到較好的滋養。

獨生子女是生活在大人堆中的小孩,所以他們的性格發展端看雙親與周遭的大人如何與他們互動,有些孩子習慣與成人相處,變得更加世故早熟,容易拿大人標準自我要求,急著長大的同時,和同儕間互動反而有隔閡,需要家長適時的協助與開導,讓他們安心地做小孩;此外,如果雙親能夠不養成孩子過分依賴的習慣,獨生子女往往因為比他人更早學習處理大人世界的問題,他們常能夠發展出不錯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創造力。

因為諸多自願或迫不得已原因,獨生子女儼然已經成為近年全球各國家庭組合的新興趨勢,但要做一個獨生子女的父母,就和決定要生下一個孩子一樣,都需要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良好的心理建設。

在晤談室裡我遇過不少為了生小孩而歷經千辛萬苦的母親,忍受了漫長的不孕治療,經歷了懷孕期與產後因劇烈生活職業變動而引發的憂鬱,好不容易熬到嬰兒變成小小孩,看著孩子獨自玩耍的身影,想到自己死後孩子只剩一個人在世上,好不容易開心一點的媽媽,又陷入進退兩難的掙扎。

對每個母親或家庭來說,「是否適合生下一個孩子」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但比起要不要給孩子一個手足作伴,身為雙親更重要的是要克服自己對孩子的愧疚感,做個有快樂有自信的父母,這將帶給孩子此生更大的影響。

一個總是覺得缺乏信心、容易自責內疚的母親,會覺得愧對自己的獨生子女,倘若再生第二個孩子,她也極有可能因為孩子間的手足競爭感到愧疚,有個總是感到抱歉的母親,孩子也會容易焦慮不安,難以發展出穩定的自信。

紀伯說:父母是弓,孩子是箭,只是藉著我們發揮他們自己的人生。身為雙親我們可以選擇盡力地提升自己的身心靈,提供孩子最適合的教養條件,但孩子終究會像射出去的箭一般,踏上他自己的人生旅途,成為他自己。

獨生子女這樣的身份,就像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各種條件一樣,不論好壞都將成為孩子人生色彩的一部分,身為父母所該努力的方向,是幫助孩子成為更健康的人,而不是想盡辦法替子女擋掉所有不利因素。

如果你恰巧是個獨生子女的父母,恭喜你可以和孩子彼此擁有一段快樂的親密時光,這段歲月會滋養你的孩子,也會豐富你的生命。也許你會擔心未來孩子要一個人面對很多困難,但換個角度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孤單地來到世上,最後也將會獨自離開。在此之前你可以為孩子做的三件事:做個開放的父母、做個獨立的父母、做個勇敢的父母。

你可以做個開放的父母,擴寬自己的生活圈和人際圈,妥善運用社會資源,讓你的孩子可以看到家庭以外的大世界,讓孩子擁有更多的機會,自由地和各式各樣的人互動,特別是同齡的孩子,讓他可以想小孩子一樣從犯錯中學習、從競爭走向合作、透過打鬧建立感情、可以輕鬆自在遊戲,這些童年經驗在長大後對他們很有助益。

當少子化的時代來臨,未來下一代負擔都會很沈重,我們能做的就是成為一個獨立的父母,改掉養兒防老的觀念,不是因為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以後會孝順,而是因為我們對孩子的依賴與牽制愈少,他們就有更大的自由翅膀去飛翔,要記得身為父母這把弓,我們彎曲自己的原因,不是為了要讓孩子成為我們的延續,而是要讓他成為他自己。

孤獨、分離與生死是人生至關重要的大事,這對擁有獨生子女的家庭來說更是如此,父母需要比孩子更勇敢去面對這些議題,有時候不是孩子不想長大,或是他們脆弱到無法接受孤獨或離別的挑戰,是身旁的大人無法接受與放下。

如果能有一顆勇敢的心,勇於接受自己面對生命存在議題時的脆弱與痛苦,敢於為自己也為孩子做思想與心靈的提升,當一個擁有健康、正向態度的雙親,那麼你的孩子,不論是獨生子女或者有手足相伴,都會因雙親的滋養與楷模,成為身心健康的人。

作者簡介_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

臨床心理師黃惠萱,現為行動心理師,同時也兼具女兒、妻子、媳婦與母親的角色,希望透過簡單的心理學理論與諮商經驗的分享,帶給一樣身兼多重角色的女性心靈上的支持與鼓舞。
「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粉絲專頁

心理師與女人談心室

心理師與女人談心室

查看全部

臨床心理師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黃惠萱,現為行動心理師、人妻與人母、婆婆的媳婦、媽媽的女兒,希望用簡單的心理學理論,給更多女性支持與鼓舞。

「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粉絲專頁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