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兒子好手好腳卻只顧自己,腦麻兒獨自照顧中風老母,醫師感動:我看過最孝順的兒子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劉燦宏2017-05-11

「這個看護是我見過最認真的!」我回過頭對著住院醫師說。只是我看到他和一般的看護不同,輕微腦性麻痺外加口吃、動作有點不自然、走路稍微左右晃動,我有點擔心的問,「這樣做看護,會不會太辛苦了?」「他不是看護啦!他是病人的小兒子!」住院醫師糾正我。

查房時,看到這個兒子照顧媽媽更是讓人感動,所有在復健室的動作,回到病房後一定加倍複習,媽媽翻身、餵飯、洗澡、大小便當然都是他的事,而且因為復健完會流汗不舒服,所以他堅持一天要幫媽媽洗兩次澡,難怪每次查房都會聞到香香的熟悉味道,因為他怕媽媽流汗長痱子,還幫忙擦嬰兒爽身粉。

有一次查房時,我只是交代他因為媽媽現在沒辦法自己翻身,記得每兩個小時幫忙翻身一次,順便拍拍背讓血液循環好一點,以免發生褥瘡。這句話他奉為聖旨,嚴格執行,每天半夜每隔兩個小時,清脆響亮的拍背聲一定準時響起。

有一次,在等電梯時遇到,他正推著輪椅要送媽媽去復健,想說應該好好鼓勵他一下,「嗨!辛苦了,你是我看過最孝順的兒子!」說的也是,他自己身體不方便,還要幫媽媽把屎、把尿的,的確難為,況且還照顧得無微不至呢。

「哪哪… …哪有?!跟媽媽對……對我、我、我們的恩……恩惠比起來,這這這算、算不上什麼!」可能緊張加興奮,被我這麼一說,口吃更嚴重了。他說得沒錯,我從隔壁床的看護得知他的家庭狀況,父親早逝,媽媽辛苦扶養兩個小孩長大,大哥事業有成,早已成家立業、自立門戶,因為弟弟的狀況讓他覺得不光彩,因此鮮少過問家事,任由他們母子兩人相依為命,一個年紀大,一個腦性麻痺,兩個人互相照顧,日子倒也相安無事,直到這次媽媽中風住院。

「你的大哥好像都沒看到?」「他……他、他比較忙!過、過、過兩天應該就會來了」本來只是聊聊問問,沒想到他就當真跟哥哥說我在找他,幾天後大嫂代表來了,從此醫病關係就變得相當緊張。

大嫂可能來得心不甘、情不願,或是她要讓大家知道誰在當家作主,因此責備弟弟爲什麼沒讓媽媽定期吃藥,為什麼不送台大、榮總!當然也開始抱怨我們醫院,諸如病房太小、太擠、復健器材太少等等,原本一切順利進行的復健工作,被她東挑西揀之後幾乎停擺,治療師每天都要回報處理大嫂的抱怨;原本專心投入照顧病人的小兒子,自從大嫂來了以後,完全變了一個人,他只能悄悄地躲在角落,無言地看著大嫂逐漸毀掉他和我們建立的友誼。

星期三中午與住院醫師、復健師、護理師們開完個案討論會後,決定要和家屬討論出院的準備計劃,包括出院後的經濟來源、居住地和未來復健計劃等,現在既然是大嫂當家做主,當然要找大嫂談。

「媽媽中風後,生活和醫療的費用一定會增加,經濟方面可能出現問題,我和出院準備計劃小組討論的結果,有三個方向提供參考。第一,讓媽媽出院後住在自己原來家中,我們醫院可以幫忙申請外籍看護來協助照顧,外籍看護來了之後,媽媽和弟弟都有人照顧;第二,讓媽媽住到安養中心或護理之家,由專業人員來照顧,你們和弟弟有空還是可以過去探望,當然這兩個方式都比較需要花錢。第三種方式,妳可能要回去跟老公討論一下,就是住到你們家去!當然還是可以申請一位外籍看護來照顧,不過弟弟可能要自己住。」她愈聽愈不對勁,態度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轉變。

「這位醫師,拜託你們幫忙,儘量讓她們母子可以回到自己家去,他們住在原來的地方比較習慣啦,離你們醫院也近,可以就近復健啦,我會回去跟我老公商量請菲傭的事情。」態度變得相當低調誠懇。

經過出院準備計劃的討論後,這位大嫂再也沒有抱怨過醫院的任何事,腦麻的弟弟又恢復了往日的風采,他總是在媽媽丟完最後一個沙包後,用力鼓掌歡呼,一起陪其他病人復健的外籍看護,也開始學他起鬨歡呼大叫,頓時之間復健室又恢復了往日的熱絡。

老媽媽出院後,定期由小兒子陪伴到醫院做復健,訓練到可以自行拿柺杖行走,日常生活也大部份可以不需依賴別人,復健過程相當順利。

最可喜的是小兒子娶了一個杭州姑娘,同樣乖巧孝順,結婚時醫院幾位同仁還應邀前往參加;上個月他衝進門診很興奮地跟我說,他要當爸爸了,而且是個男娃,哇!我想這是老天爺送給這個孝順兒子最好的禮物了。

書籍簡介

書名:失去半個世界的人:復健病房裡的微電影
作者:劉燦宏
出版社:天下生活
出版日期:2015/06/29

劉燦宏

我們這一代醫師接受的醫學教育,剛好介於「鐵的紀律」和「愛的教育」,以前老教授雖然嚴格,但是重視「看病人」,而不只是「看病」,這些觀念深深影響著我。

雖然醫療行業常被曝光負面新聞,但我相信絕大多數醫療人員都兢兢業業、堅守崗位,不忘當年踏入這個領域時的誓言。

「復健病房」是社會環境中一個小小的縮影,我看見了人生百態,也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希望將我的所見所聞,透過這本書傳遞給下一代。

現任
  台北醫學大學教授
  台灣復學醫學會專科醫師
  部立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復健學科主任

台灣彰化人。因為母親的緣故,從國中一年級就立志成為一位復健科醫師,希望長大後可以救母親,其實卻是救了自己,在面臨許多人生的抉擇時,及早設定了人生方向。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後,於台大醫院及署立桃園醫院完成復健專科醫師訓練,因公費緣故,分派至澎湖服務三年,在優美風景與風土民情的催化下,開始書寫與病人互動的故事,回台後進入當時剛成立的萬芳醫院,投入緊湊的臨床醫療工作,寫作中斷。

2003年台灣SARS肆虐,在大部份考生缺考的情況下,因緣際會進入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2004年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修習肥胖與營養,返台後於萬芳醫院率先全國成立運動減重班,協助民眾減重累計超過30噸。2008年隨邱文達院長轉任雙和醫院至今。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