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潰爛還可能致命!皮膚科醫師一次整理:台灣夏天常見的7種可怕蚊蟲

健康特搜簿健康特搜簿 撰文者: 俞佑 醫師2017-06-22

生活在亞熱帶的寶島台灣,溫暖潮濕的氣候滋養了豐富的動植物生態資源,同時,也讓各種蟲子無所不在。特別是到了夏天,各式各樣的蟲子也生氣蓬勃地繁殖活動。臨床上,皮膚科醫師在門診經常看到許多蚊蟲叮咬的案例。病人最喜歡問醫師的問題就是:「我為什麼會被蟲咬?是哪種蟲咬呢?」然而,因為蟲咬的臨床型態非常多變,皮膚科醫師也未必能夠做出良好的區分。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些皮膚科臨床上最常見的蟲類叮咬。

蚊子(Mosquito)

蚊子是國人最熟知,也最惡名昭彰的討厭蟲子。蚊子喜歡居住在靠近人類生活區域的草叢或灌木叢當中。蚊子需要把卵產在靜止的水域,例如廢棄的花盆或小水窪等等,孵化成孑孓。只有雌蚊才會咬人,吸取血液以獲得產卵所需的養分。

蚊子會偵測人類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化學物質來找尋叮咬的對象。在叮咬吸取血液的同時,蚊子會注入自己的唾液。蚊子的唾液就是引起蚊蟲叮咬過敏反應主要的禍首。蚊子叮咬臨床上常見的型態是一個浮腫會癢的膨疹,中央常常有一個叮咬的凹陷。

蚊子叮咬的疹子通常幾小時到幾日內就會消退;小孩的過敏反應經常比成人來得厲害,腫脹和癢感可以維持比較久的時間。極少數的人也可以引起厲害的全身性過敏反應,如發燒、頭痛和全身痠痛等等。

治療蚊子咬傷,可以用溫水和肥皂清洗患部;如果有多處咬傷,可以考慮口服抗組織胺和外用止癢藥膏。在台灣,蚊子可以成為登革熱和日本腦炎傳播的媒介;愛滋病與肝炎則並不會經由蚊子叮咬而傳染。

跳蚤(Flea)

跳蚤是很小、沒有翅膀的節肢動物,通常比鉛筆頭還要小。家中的跳蚤除非使用殺蟲劑,否則非常難根除,特別是有飼養寵物的家庭更容易有跳蚤。

跳蚤叮咬的型態通常是許多顆極癢、小小紅色的凸起疹子,在紅疹周圍常有一圈顏色較淡的圈圈,疹子通常是三個或四個為一群,分布可以是線狀排列的。最常見的位置是在下肢,特別是在小腿、腳踝周圍或腳背。不過,也可以分布在任何皮膚皺褶的地方,如膝蓋窩、手肘窩、腋窩、腰部、乳房下緣、鼠蹊部等等。

Bicho-de-pé 1.jpg
By Gilberto M Palma from Patos de Minas -MG,, Brasil - Tunguíase - Bicho-de-pé, CC BY 2.0, Link

跳蚤除了藏在貓狗的身上,蟲子數量多的話,也可以在地毯、寢具和花園裏發現。在室外,跳蚤喜歡生長在草叢、木頭堆、倉庫四周等有遮蔭的地方。跳蚤叮咬可以用口服抗組織胺和外用止癢藥膏治療;不過,更重要的是徹底做好環境中的除蟲處置,如果有必要,必須尋求專業除蟲公司的協助。

恙蟲(Chigger)

Trombidium holosericeum (aka).jpg
由 André Karwath aka Aka - 自己的作品, 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2.5, 連結

恙蟲是八隻腳的小節肢動物,喜歡居住在高草叢和森林區域,特別活躍於夏秋溫暖的午後。喜愛戶外活動的人,常常在郊外步道健行的時候,因雙腿與草叢的接觸,讓恙蟲跑到皮膚上。

恙蟲叮咬人體時會將唾液注入皮膚當中,將皮膚細胞溶解,留下一條管道。恙蟲叮咬的疹子型態可以是非常多樣化的,通常是鮮紅色的點狀疹子,而且與其他昆蟲叮咬不同的是,恙蟲可以咬在皮膚皺褶或衣服遮蓋的地方,如膝窩、腋窩、腰部、腳踝等等。

TrombiculosisSores.jpg
By Wilson44691 - Own work, Public Domain, Link

恙蟲叮咬是非常劇癢的,千萬不要抓破皮導致感染。避免用過熱的水洗澡,可以用冰敷或外用止癢藥膏來減低癢感。恙蟲並不會將牠的蟲體或口器留在人體皮膚中,所以無需過度驚慌想要拔除。

預防恙蟲叮咬首重保護皮膚。當您在林間小徑漫步時,盡量穿著長袖長褲衣物,並將褲管塞入襪子中。可以將防蟲液塗抹在領口、袖口、腰部、褲管等處。從野外回到家後馬上淋浴,也可以預防恙蟲滯留在您的皮膚上。

恙蟲最惡名昭彰的是有可能傳染恙蟲病(Tsutsugamushi disease),又稱叢林型斑疹傷寒(scrub typhus),致病方式為被帶有恙蟲病立克次體(Orientia tsutsugamushi)的恙蟲幼蟲叮咬,病原進入人體內,產生發高燒、頭痛、背痛、惡寒、盜汗、淋巴腺腫大,叮咬處出現無痛性的焦痂。在我國,主要發生在金馬離島以及花東地區。如果有去上述地方旅行,回來後有出現類似症狀,請您務必向醫師求診。

蜘蛛

人面蜘蛛-

大多數的蜘蛛其實都是有毒的,只是大部分蜘蛛的毒牙都太短小無法穿透人類的皮膚。不過,也有少數的蜘蛛能夠刺穿人體的皮膚造成顯著的毒性,主要包括組織破壞的毒性和神經毒性兩種。

在美國,最惡名昭彰且可能致人於死的就是黑寡婦蜘蛛(Black widow)和提琴蜘蛛(又名:棕色隱士蜘蛛Brown recluse)。在台灣,較為著名的毒蜘蛛包括上戶蜘蛛(又稱台灣長尾蜘蛛,南部常見)、人面蜘蛛(屬長腳蛛,陽明山地區常見)、台灣紅背蜘蛛、台灣絲蜘蛛等等。

被蜘蛛叮咬時,通常只會感覺到針刺一下的疼痛或完全沒感覺,數小時後出現紅腫,同時中間出現藍紫色突起,患者開始感覺到疼痛,再過一段時間,中間突起處開始潰爛,形成如火山口的傷口。全身性的症狀並不多見,但若產生時,患者會在咬傷後24~48小時內出現如發燒、冷顫、噁心、嘔吐、頭痛、焦躁不安、淋巴腺腫大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有溶血,血小板降低,敗血等威脅生命的狀況。

Spider Bite

被毒蜘蛛咬傷後,第一時間可以用彈繃固定傷肢,使之高度比心臟低,冷敷減少腫脹,並立即送醫。一般蜘蛛的咬傷則如昆蟲叮咬一般,只是傷口痊癒的時間通常較一般昆蟲來得長。

1
2
3
單頁閱讀
健康特搜簿

健康特搜簿

查看全部

合作專家群

這是一個醫療健康新知的特搜園地,若您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到我們特搜簿,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sharon_chen@bwnet.com.tw)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