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鹽過多等於慢性自殺!93歲祖父的長壽智慧:飯吃七分飽、一生少動怒

撰文者: 梁欽寧 龔丹韻 2017-07-11
梁家的家風是「寬放」,全然信任孩子、尊重孩子,讓孩子去走自己的路。

不貪

祖父一直對我們講,人不能貪。

「不貪」是很高的要求。比如我堂哥欽東通宵夜讀,按理說讀書是好事,但祖父說,這也是不可取的,也是「貪」。祖父自己吃得非常清淡,每餐七分飽。有一次,祖父一個人帶4個孩子出去玩,當時我最小,只有4歲,最長的11歲。下館子吃飯,祖父給我們4個孩子總共就要了二兩米飯。他認為,小孩得病都是吃飽了撐的。七分飽,吃得慢,有節制才好。美食當前,同樣「不貪」。

枕著梁啟超叢書睡覺

在孫輩之中,祖父給我題的字最多。有錄自諸葛亮的,有取自《易經》的,有出自《孟子》的,可我最喜愛的是這句話:「我願你成為有思想且又本著自家思想而行動的人。」這句話出自祖父自己的著作《中國文化要義》,這句話也正是祖父一生的真實寫照。

祖父幼時受他父親梁濟影響很深。此外還有兩個人對他影響很大,一個是他父親的結拜兄弟彭翼仲,他是清末著名的愛國報人、中國新聞出版界的先驅;另一個是梁啟超先生。彼時梁啟超已經流亡日本,但他的叢書合訂本從海外流入。祖父非常喜歡讀,買了有五六百萬字之巨,愛不釋手,每晚都枕著梁啟超的叢書睡覺。

祖父是在順天中學堂讀的中學,那所學校也有洋講師。可以說,20歲之前,祖父沒有接觸過「四書五經」。但祖父說,從十四五歲起,他就開始思考兩個問題:一個是人生問題,另一個就是中國社會的問題。對這兩個問題的思考貫穿了祖父的一生。

寬放

祖父對孩子的教育,我想可以用兩個字概括:寬放。他從不強加干涉孫輩的決定,而是讓我們自己去看,自己選擇。

我從小和祖父在一起生活。祖父一直吃素,所以口味非常清淡,而我老是嫌味道太淡,往菜裡倒醬油。祖父當時看著我,沒說什麼。直到有一天,他走過來,手裡拿著一本上海某家出版社出的書,書還折了角。祖父翻到折角的地方給我看,在那一頁他還用紅鉛筆將題目勾勒出來,標題我至今都記得:《吃鹽過多等於慢性自殺》。

他不僅對我如此,對父親也是如此。據說我父親在讀小學時,考過人生唯一的一次不及格。成績單寄到家裡後,祖父看了看,一個字都沒說,就把成績單交還給父親。我父親就知道,這是他自己的事。之後,父親好好復習補考,考了很高的分數,而那一門後來竟成為父親學得最好的一門。父親也從此再沒有考過不及格。

「主動瞎撞」,這是祖父描述曾祖父放任他的原話,提倡讓人在試錯中成長。對我、我父親、我叔叔,祖父從來不強求,願意幹什麼就幹什麼。父親考了好幾所大學,不想上了就換一所,祖父也從沒說過什麼。

你喜歡就好

20世紀80年代中期,西方的迪斯可傳到中國,它強烈的節奏、自由奔放的舞姿,深受年輕人的喜愛。我也不例外,花了10元錢報了一個學習班。當時10元是很貴的,我出了血本。記得一個夏日的午後,我來到祖父家。祖父午休過後,正在客廳裡踱步。我放下書包,來到祖父面前,給他演練我新學的迪斯可。我伸臂蹬腿,左搖右擺,臀部劇烈扭動。

舞畢,我便問祖父:「爺爺,喜歡嗎?」其實我內心知道,祖父對我們這些小孩的玩意兒不會感興趣,但我還是想從他口中知道他對我們年輕人行為的看法。那個場景我至今仍記得很清楚。祖父戴著瓜皮帽,鼻梁上架著一副眼鏡。他用左手扶了一下眼鏡,對我莞爾一笑,說了句「你喜歡就好」,隨後踱步而去。

祖父的回答令我很意外。因為在那個年代,與我父輩、祖輩年紀相近的大人,對我們年輕人喜歡這種舞蹈頗多非議,無法接受甚至厭惡,反對之聲不絕於耳。而當時,祖父已經93歲了,卻依然很開明。他懂得,每個時代的人都有各自的喜好,即使不理解、看不懂,也要互相尊重。

有一回,祖父買了一本小冊子。他把書皮包好,在封面寫上書名「青春期衛生」,拿來給我哥哥、堂哥讀。祖父很細心,特地在書裡寫了一張小紙條:「此書可先粗看一遍,再細讀之,粗看和細讀均不妨從自己的注意上選擇,不必挨次序讀。隨著遍數增加,慢慢就通暢了。」祖父還特別注明,先給我哥讀,堂哥後讀。這是他教育孩子的體貼之處。

1
2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