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長輩會說「寧可死一死,也不要麻煩別人」,但年輕人必須面對的真相是...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宮子梓 2017-08-08
別要求老人家坦率地面對死亡

前一刻大喊不想活了,下一刻卻胃口驚人的八十幾歲老人

母親在我四十九歲那一年去世,可以說我四十多歲的後半段時光,充分意識 到母親年老體衰的年代。跨越那一段日子,送別母親之後,我對老人的看法多少 有些改觀了。

由於從事護理工作,我從年輕時就接觸過許多老人。現在想想,我年輕時真是不懂得善待老人家。

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對老人的基本態度是,人活到某一個歲數也該知足了 吧。可話又說回來,我也擁有醫療從業人員的使命感,想要維護所有人的人權。

所以說穿了,我對生死問題沒有思考得太深入,想來真是慚愧。

我在二十多歲時遇到一位八旬婦女,每次想起那個人,我就會重新反省自己 對待老人家有多不厚道。那位婦女中風後,患有右半身麻痺和語言障礙,入住內科病房進行復健。

不巧的是,她的體型很肥胖。以前健康的時候膝蓋就承受不了體重負荷,幾乎胖到不良於行。健康時已然不便的肥胖身軀,在麻痺以後更難活動,復健過程也十分艱辛。

支撐沉重的身體需要肌力,但復健難免會弄痛膝蓋。那位婦女害怕疼痛不想活動,肌力也越來越差。她坐輪椅要兩個人才推得動,平常都是臥病在床的狀態。 我記得她很討厭復健,一叫她復健就大哭大鬧。患有言語障礙的她講話不清不楚,也沒辦法深入對談,只有「我不去!」和「我不要!」這兩句話說得清楚。如果再勸她復健,她就會哭著大叫「殺了我啊!」

我對她的另一個記憶,是她對食物的執著。 那位婦女吃東西經常弄得到處都是,所以要掛上塑膠製的披肩,再立起床頭坐起來吃飯。她不習慣以左手用餐,食物掉了就徒手抓起來吃掉,每一餐都吃得乾乾淨淨。那模樣已經無法用欲念形容了,而是一股近乎執著的魄力。

當時還年輕的我,很不能接受她一心想死,卻還排除萬難吃飯的落差。我內心有一個很直截了當的疑問,想死的話幹嘛吃那麼多東西啊?

現在我終於知道,這種看不開和矛盾的性情才有人味。但年輕的時候我看得太乾脆了。

真到臨老,還是會想活下去

作家山田風太郎說過一句名言,「早死是本人的不幸,長壽是別人的不幸。」

這句話也挑明了長壽背後的陰暗面。

「寧可死一死,也不要麻煩別人。」
「寧可死一死,也不要增加子女的負擔。」

老人家多半都這麼說,在他們身子硬朗的時候,很少有人不惜麻煩別人也要活下去的。相對的,已經開始麻煩別人的老人家,難道就想早點解脫嗎?我看過很多人衰老的過程,並不這麼認為。

多數人年紀越大,越需要別人的幫助。那些曾說不想麻煩別人或小孩的人,等到真正臨老也是會借助別人的幫忙活下去。

從人類原有的生存本能來看,這是理所當然的變化,不能說是變節或轉性。換個說法就是求生的欲望,人類是沒辦法看得那麼開的。

當我們真的開始借助別人的幫忙,若每一次都要感到愧疚,那也實在太痛苦了。最初感到誠惶誠恐的人,久而久之也會把別人的幫助視為理所當然,我看過很多類似的變化。以我母親來說,她是個懂得表達「謝意」,而非心懷「愧疚」的人。所以,她一直沒有忘記表示感謝。

然而,這樣的母親在病情惡化後,也開始會用不悅的態度叫我幫忙了,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可是,對提供照顧的人來說還是很難過,這種心情是揮之不去的。 活著就是一件如此迫切的問題,情況越是迫切,就要傾注更多心力活下去。

轉念及此,也就不忍對患者要求太多了,這是我在護理工作中得出的結論。 再者,患者會變得多難照料,也不是他自己可以決定的事情。一個人會罹患什麼疾病、以什麼樣的方式衰老,這也是要看運氣的。

1
2
單頁閱讀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