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曬會導致維生素D不足?皮膚科醫師邱品齊:適合台灣人,防曬與維生素D兼得的方法

健康特搜簿健康特搜簿 撰文者: 邱品齊 醫師2017-08-15

最近新聞上又在爭論防曬是否會造成身體產生維生素D不足的問題,但老實說這問題已經吵很久,而且爭論這議題意義不大,理性思考才有其價值。

簡單說,有研究發現不少民眾有維生素D不足的問題,然而其根本原因並非因為防曬過度所造成,而是我們在室內生活為主的狀況下,接觸陽光的機會已經大大減少,加上飲食攝取補充不足才是主要原因。

在台灣,多數民眾其實防曬品的使用都是蠻隨性的,使用量不但偏低也不太常補擦,甚至使用的範圍大多只侷限於臉上,很多人也只有在夏季、大晴天或出去遊玩或運動的時候才會使用防曬品,在這樣的使用頻率與強度下,將維生素D不足的問題歸因給過度防曬實在有失公允。

皮膚科醫師所建議的防曬措施,絕對不是要大家每天躲在家中不出門,或把家中弄得像地窖一樣不見天日,或是每天出門要把自己層層包裹密不透光。這樣的防曬根本就是不健康的。

防曬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減少紫外線對於皮膚過度的傷害,尤其是急性曬傷曬黑以及慢性光老化。因為在台灣尤其是中南部,一年中有一半以上的天數在中午時分(早上十點到下午三點),紫外線都呈現過量級或危險級,這時候只要皮膚沒有防護在外面曝曬超過15~20分鐘就有曬傷的可能性,皮膚一但曬傷之後就容易產生光老化及長斑、長痣的問題,甚至以後發生皮膚癌的機會也會升高。所以防曬最基本的底線,就是不要讓皮膚在疏忽的狀況下造成曬傷。

於是,在氣象局以及環保署的網站上,都有建議大家在紫外線指數高量級以上(UVI≧6)就要做好該做的防曬措施,這並不是杞人憂天而是真正有其必要。我們所提倡的是一種理性防曬、正確防曬的觀念,唯有如此才有辦法達到最高總效益的結果。

參考下圖可以得知,如果因為天候、空污或是刻意過度防曬,造成陽光曝曬嚴重不足,的確容易造成維生素D生成不足,而容易產生骨質疏鬆或憂鬱情緒。而另一個極端,假設都不防曬而且過度曝曬太陽,反而會造成皮膚提早老化(乾粗、斑點、皺紋、角化)與癌化(非黑色素細胞癌)的問題,即使維生素D生成可能因此而足夠,也無法保護皮膚免於紫外線的傷害。所以在曲線兩端對皮膚與身體來說都不是最好的作法,能夠用對方法取得平衡才是最重要的。

圖表提供:邱品齊醫師

我一般建議民眾的作法是先把飲食攝取做好,平時可以適量食用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像是鮭魚、鯖魚、秋刀魚、肝臟、全脂牛奶、蛋黃、黑木耳、香菇等。之後可以藉由每日補充400~6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來加強身體維生素D存量濃度,老年人甚至可以每日補充800~1000國際單位維生素D。

再來就是防曬部份,可以依照紫外線指數的高低來調整,如果只單純在家、只有在室內工作或是紫外線指數低量級的時候並不需要過度的防曬。此外清晨或傍晚的太陽,紫外線強度較弱的時候也可以稍作曝曬來促進維生素D的生成,然而如果只想用曝曬陽光來獲得足量的維生素D,對現代人來說實在不太可行而且風險更大。

總結就是,過猶不及中庸之道的概念剛好可以應用在這邊,很多事情的選擇取捨其實是可以找到平衡點,而且常常平衡點就是最佳解,像是防曬、皮膚健康與維生素D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結合適當飲食攝取以及營養品補充,加上正確防曬,對皮膚與身體來說絕對都是利大於弊的。

我們可以取得陽光對於身體的好處,也可以避免陽光對於皮膚過度傷害的壞處,身體健康與皮膚美麗都很重要,如果有方法能夠兩者兼顧又何樂而不為呢?

附件:紫外線指數資料取自中央氣象局「紫外線指數預報服務」文件

圖表提供:邱品齊醫師

本文獲邱品齊醫師授權轉載,原文:魚與熊掌應可兼得-–-談防曬與維生素d

作者簡介_邱品齊 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美容醫學中心主任及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前理事,主攻藥妝品皮膚科學、美白淡斑處理、痘疤雷射處理與藥妝品諮詢……等。

本身也是工研院生醫中心化妝保養品研發聯盟專家顧問、工業局化妝品工廠GMP查核委員、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化妝品衛生管理諮議會委員及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化妝品廣告管理諮議會委員。

化妝品嚴選部落格臉書粉絲專頁

健康特搜簿

健康特搜簿

查看全部

合作專家群

這是一個醫療健康新知的特搜園地,若您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到我們特搜簿,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sharon_chen@bwnet.com.tw)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