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老人都一個人住,為什麼他們不害怕「孤獨死」?

撰文者: 二花小姐2017-08-29

台灣的長照議題這幾年在各界的推動下,越來越受到政府和民間的重視,很多人好奇:社會福利制度良好的澳洲,有沒有「孤獨老人」的問題呢?

怎麼說呢?就像每個愛情都危險,人們從來不覺得愛情是個需要解決或是避免的事。

當「每個老人都孤獨」時,孤獨老人就不稀奇了!

當然,不是說孤獨老人不會有問題,因為獨居而可能出現的生活不便,以及無人照應生活起居與協助及時就醫的潛在風險同樣存在。因此,澳洲的「孤獨老人」大略可以分成兩個面向探討:

文化層面,和社會制度層面。社會制度層面還包括了社會福利、退休金制度和長照制度。

文化層面如同先前提到的,在台灣(很多亞洲文化裡),人老了之後自己單獨居住和生活,似乎是一件會遭到社會非議或不見容於人情倫理的事,是一種「問題」!

但在多數西方國家,老人獨居就跟孩子成年後離開父母的羽翼獨立在外租屋生活是一樣的自然,一樣正常。

沒有孩子的成年人本來就一直都是獨居,直到壯年、老年,都是一樣的生活型態。而有孩子的家庭,孩子成年後離家,原本終日為孩子辛勞忙碌的父母,又回到獨身的生活。

有的有夫妻或伴侶互相作伴(幸或不幸就見仁見智啦),有的就是孓然一身無牽無掛。

無論哪一種情況,獨居,都是常態。在西方文化中,獨居的「獨」,不是「孤獨」,而是「獨立」。

西方的親子、親屬關係強調獨立,孩子有自我謀生能力後就該獨立生活不再倚靠父母,是再正常不過的人生必經之路。同樣的,社會對老年人的預期也是「獨立」,每個人都該在邁入老年階段前就把經濟和照護做好妥善的安排。

老年人也非常享受獨立的生活,要是必須和孩子共同生活還會覺得自己的自由和隱私被剝奪了!也因為澳洲老人都自己住,所以孤獨死並不稀奇。就算住進了醫院,因為沒有陪床家屬,去世的時候家屬也不見得都在身邊。

說到制度層面,澳洲的退休金制度是由員工和雇主共同分擔,每次發薪水直接扣繳到退休金帳戶,員工出一部分,僱主出一部分,有時政府為了鼓勵大家多存錢進去退休金帳戶裡,還會祭出補助政策。帳戶裡的錢不到退休是不能領出來的,目的就是要確保人民在退休後能有足夠的錢獨立生活。

很多人羨慕國外的社會福利制度,但是社會福利制度再好,也不可能完全支付所有國民的老年安養,除了人民本身就該趁早做好規劃和安排,很多都是仰賴義工和公益團體的幫助,這時就不得不提長照制度了。

澳洲的長照機構依照所提供的照護等級分類,「上了年紀」的人普遍有幾種選擇:從照護需求低的「退休社區(Retirement village或稱Retirement property)」到提供各層級照護的「老年照護機構機構(aged care facility )」。

「退休社區」是指55歲以上的人才有權利購買的房產,價格比一般房子便宜,公寓到透天都有,視建商的預算和訴求配有不同的設備和設施。有的單純只有房子,有的有社區公用泳池、spa、網球場、高爾夫球場、定時提供接駁車到鬧區、戲院、購物中心等,並舉辦社交活動,也有額外收費的代採買和購物的服務(澳洲的宅配畢竟沒有亞洲國家方便,無法動動手指連馬桶跟建材都能送到家門口,還免運費)。有的更配有醫療中心,提供24小時的醫療服務,與台灣這幾年興起的養生村很像。

很多接近退休年齡的人會選擇搬到這種退休社區,一來因為孩子長大離家了,原本的房子可能太大,既冷清又打掃不便,很多需要勞力的家務工作也越來越吃力,不如賣掉或出租換現金,好好享受退休生活。(什麼?沒有要留給孩子?西方人會這樣想得真的不多,頂多是死了之後看剩下什麼再的給孩子去分,很少有那種為了把錢留給孩子而把自己的退休和老年生活過得捉襟見肘苦哈哈的。)

二來,雖然從職場上退休,但是體力還不錯,正是可以好好享受人生的階段!這類退休社區提供許多設備或服務,還有很多年齡相仿的朋友。偶爾有個什麼小病小痛有人照料,真有重大醫療狀況也有專業醫療人員可以提供第一線的處理,可以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因此,行動力良好,不大需要太多醫療照護的人可以選擇這種退休社區。但若是生活起居需要比較多幫助和照護,則可以選擇「老年照護機構」, 這些機構多是私人企業或是宗教組織所經營,跟台灣所熟悉的「養老院」和 「護理之家」有點雷同。

1
2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