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後檢視母子關係,你會很驚訝的發現,跟媽媽無話可說的兒子,往往分2種...

「妳看!心理師,真的不是我比較負面,生兒子真的是媽媽前世的業障!」她遞給我手機,讓我看一篇社群上最近很紅的文章,裡面提到芬蘭大學的研究顯示,生男孩的媽媽比生女孩的媽媽壽命更短,文章裡提到也許是因為媽媽不能理解兒子,又不能讓兒子照著自己的想法走,所以壽命自然因為兒子而減少。

這篇文章摘自「致,被兒子搞瘋的媽媽」一書,作者是韓國專教男孩美術教室的創辦人,我看完這本書後,深受感動,非常推薦有兒子的母親閱讀,不但能得到同理,也能學會一些和兒子相處的好方法。

某天聽著與我晤談的成年男性,訴說自己和母親沒有什麼話聊,要溝通也無從開始,突然想到這本書也應該給長大的男孩子看看,他們看了以後,也許會恍然大悟,原來自己與母親的緊張的關係是因為這樣子呀?

來晤談室求助的男性,比女性的人數要少很多,但幾年累積下來我有過和不同年齡層的男孩與男人一起工作的經驗,和男性求助者晤談確實和女性求助者有許多不同,舉一個最簡單明顯的差異就是「不管是主動求助或被逼前來,男性在對話中總是談自己做得好,過得不錯的一面,讓人忘了他是為了困擾而來。」後來我慢慢知道,那是因為他們背著很重的「男性包袱」,需要幫助他的人有「傾聽的耳朵」和「接納的心」,才能放下這個重擔。

從晤談經驗裡,我發現親子或親密關係有困難的男性,他們「和母親的關係發展」大致可分為兩種走向,如果把小男孩比喻成老虎寶寶的話,他們的媽媽多半致力地把小老虎養成小貓,有些小男孩會真的順應母親的期待,真的把自己當成小貓,大量地壓抑了很多雄性本能與男性特質,長大後他們是一群表面上和媽媽相處還可以的男性。

另一些小男孩不願意成為媽媽心中的小貓,所以他們很早就開始與母親對抗,有的會選擇和媽媽爭吵,有的則以沈默和被動跟母親保持距離,這群男人以老虎的姿態長大,但往往繼續和母親維持著衝突或疏離的關係。而不論是哪一種發展走向,不能被母親接受自己小老虎本質的男性,和年長的女性及未來發展親密關係的伴侶都會有不同類型的困難。

第一類被當成小貓養的男性,童年甚至青少年期為了滿足母親的期待,或避免因與母親意見歧異而遭受拋棄,大量壓抑個人特色,特別是與男性特質相關的部分,他們在人際互動時給人的感覺很可能是敏感甚至略帶點神經質,因為與男人互動時,他們顯得不自在或缺乏自信,而與女性互動時,他們因為過分在意對方的看法,而被視為猶豫不決甚至軟弱,甚至被女人批評為「媽寶」,但真相是他們不見得被母親當成寶貝,而是被母親拔走了老虎的爪跟牙,所以不敢獨立地邁向成為自己的道路。

第二類從小和母親對抗的男性,他們一開始為了拼命讓母親了解自己而奮鬥,後來為了保存自己的特色而堅持,外表上他們似乎總是和母親吵架或冷漠以對,事實是在成長的道路上,他們為了獲得母親的接納和肯定,內心也是傷痕累累,只是作為一隻老虎,他們不習慣說也不願意說。長大後的他們內心隱藏著一雙眼睛,在與權威者(如上司或主管)以及親密關係中的女性相處時,抱持著審視的態度,如果他們覺得自己能夠被對方認同,就會展現真實的自己,願意為關係做更大的付出,如果受到否定,會立刻感到自己的重要價值被威脅,做出強烈的反撲。

先不論兩性間是否真有如此大的差異,母親是否能真誠地接納與認同孩子的本質,這點對男性和女性同等重要,都會影響孩子日後對自我的態度,以及和人相處時的態度,到底是是多一點自在,還是更多防備。

不管你是必須偽裝成小貓的老虎,或是打落牙齒和血吞的老虎,在成長過程中都在與母親的相處中內心受了傷,這些過往的傷痕,可能持續影響著你現在的人際關係,像是與權威者的互動,特別是女性長輩,或是親密愛人之間的關係,你可能過分小心翼翼,而無法自在展現自己,或者是很敏感於對方是否認同自己,一被冒犯就憤怒而做出衝動的防衛,這些都很可能是你早年與母親相處而發展出來的模式。

1
2
單頁閱讀
心理師與女人談心室

心理師與女人談心室

查看全部

臨床心理師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黃惠萱,現為行動心理師、人妻與人母、婆婆的媳婦、媽媽的女兒,希望用簡單的心理學理論,給更多女性支持與鼓舞。

「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粉絲專頁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