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爸媽都不能管孩子成績了嗎?精神科醫師分析「北一女學生跳樓」背後3隻黑手

圖片來源:flickr CC BY 2.0 https://flic.kr/p/QEnNmQ

一位北一女高一新生最近自殺身亡,她的母親事後透露,原本她想讀師大附中,但母親希望她能跟姊姊一樣念北一女;該生生前也曾以自繪圖文表達,「蚊子的世界裡沒有分數,沒有考試,蚊子媽媽會罵蚊子小孩嗎?」;再加上該生父母都是醫科畢業,在眾人的想像裡,理應對該生抱有克紹箕裘的心理;於是媒體與網友得到一個結論:該生因承受不了升學壓力與父母期待而自殺。

每當發生青少年自殺身亡事件,升學壓力總是最先被懷疑的罪魁禍首,比如兩年前嘉義中埔一名國二男生自殺身亡,一旁遺書寫著「成績害了我」,以及去年新北市一名國一男新生自殺身亡,死前曾向家人表示「不想上國中」,都是如此。其次是管教方式,比如去年南投一名國二男生自殺身亡,事後發現他自殺死前「曾被母親責罵」,而前年台北市一名國二男生自殺身亡,當時媒體也說,該生因「偷買手機被父母罵而想不開」。

然而台灣現今的中學生,誰無升學壓力?多少身處叛逆期的青少年,都嫌爸媽管得太多?為什麼只有極少數人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可見除了這些十幾歲的孩子常見的生活壓力以外,在青少年自殺事件的背後還存在著其他更為關鍵的「黑手」,將他們推向生命的懸崖。

在這些「黑手」裡,最大一隻當屬青少年憂鬱症。研究發現,47%~74%自殺身亡的青少年,生前至少符合一項精神疾病的診斷準則,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憂鬱症。

「沒有!這孩子平常都沒有任何異樣,更沒有在看醫生或吃藥!」每當發生青少年自殺,另一個常聽到的反應便是如此。然而情緒稍稍平撫以後再仔細回想,便會浮現蛛絲馬跡,比如新聞中的高一女生就曾表示:「活在這世上好累,我真不想長大,希望還活在小時候無憂無慮的生活。」

絕大多數自殺身亡的青少年,在生前都曾釋放厭世的訊息,只是這些訊息有些看起來像是成長階段常見的多愁善感,或者對人生意義的困惑,很容易被家人或師長忽視。

如何判斷孩子的悲觀想法源自精神疾病,抑或只是青春期常見的強說愁?必須從身體、情緒、想法,一直到胃口、睡眠與行為等方面做一個完整的觀察,再比對孩子平常的狀態,才能窺出端倪。

所有年齡的憂鬱症,其診斷標準是一樣的,但青少年憂鬱症的表現跟成年有些不同,如果家人或師長不熟悉,未必看得出來。常見的青少年憂鬱症與自殺徵兆的表現包括:胃口與睡眠改變、突然不與朋友或家人往來、出現暴力與反叛或逃家的行為、藥物或酒精濫用、忽略儀容外表、明顯個性改變、持續感到無聊或無法專心或功課品質下降、經常抱怨胃痛或頭痛等與情緒有關的身體不適、對原來有興趣的活動失去興致,以及無法承受讚美或獎賞等。

如果有上述表現,再加上透露出灰色陰暗的想法,特別是無助感與無望感,那麼就要小心孩子是否罹患憂鬱症,甚至有自殺傾向。而不管有沒有上述表現,只要青少年講出想死、不想活,甚至有自殺想法與計畫,就一定要慎重面對,必要時應求助於心理專業人員。

除了精神疾病以外,第二隻把青少年推進自殺深淵的「黑手」是環境因素,也就是遠期與近期的重大負面事件。研究發現,父母離異或嚴重失和的青少年,較容易罹患憂鬱症與自殺;兒時曾遭受虐待或性侵的青少年亦然。這是遠期壓力,至於近期壓力則以青少年在人際關係上的挫敗為最常見,比如被排斥、與人衝突、被分手等,而其中又以被霸凌尤須特別留意,比如前面提到的,因「偷買手機被父母罵而想不開」的國中生,後來發現生前似乎曾遭受班上同學霸凌。

至於升學壓力與父母期待呢?是不是導致青少年自殺的因素之一?研究發現,在美國的東亞裔族群裡,未達到家人期待確實是某些青少年自殺的前驅表現,但在其他族群則不是。

這麼說來,家長最好不要要求孩子考什麼學校、填什麼科系,也不要要求成績與分數,隨便他們愛念不念,以免導致青少年憂鬱與自殺?當然不是這樣。須知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而人有一定的韌性,絕大部分人在絕大部分時候,都能挺住一定程度的壓力,青少年也是如此。 家長該注意的,是青少年承受壓力與期待的能耐如何?是否已經出現如上所述的身心不適?如果已經超過他們的承受程度,那麼不只不該繼續施壓,更應協助他們調整身心狀態。特別是對於求完美、自我要求高、容易在意別人看法的青少年,家長與老師應注意升學與考試的挫折對他們帶來的衝擊,因為研究發現,帶有這些特質的人,比較容易出現自殺行為,而這些特質很可能扮演了第三隻「黑手」的角色。

所有的自殺身亡事件都讓人不捨,發生在青少年身上尤其如此。做青少年自殺防治,應找出那些背後「黑手」,對症下藥,才能發揮成效。

作者簡介_沈政男 醫師

精神科醫師,《壹週刊》、《國語日報》、《女人變有錢》專欄作者

看透台灣—沈政男的時事MRI

看透台灣—沈政男的時事MRI

查看全部

沈政男 醫師

1968年生,台中市人,台大醫學系畢業,精神科醫師,曾獲時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現任《壹週刊》、《國語日報》、《女人變有錢》專欄作者,擅長以多重視角評論時事,剖析台灣社會。
個人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hetimerover
部落格:http://blog.udn.com/thegloberover/article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