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吃出來的!兒童感染科醫師:小孩子的「蕁麻疹」有時候●●才是兇手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吳霈蓁2017-10-03
柯南媽媽找兇手|誰是「蕁麻疹」原兇?

相信大家對「蕁麻疹」 這個名詞並不陌生,但是當自己的小孩第一次發作時,還真的會不知道該怎麼應對!小綠豆在快二歲時,有一次帶他出去吃飯,我點了我最愛的韓式海鮮煎餅,我家那個「小吃貨」一看到煎餅切成三角形的形狀,就一直吵著要吃「PIZZA」。當時想說吃一、二片應該沒什麼關係,就把海鮮煎餅中看得到的海鮮,像是蝦子、魷魚等先挑掉,讓他吃了一、二片。

怎知回家沒多久,竟然發現他脖子上好像被蚊子群體攻擊叮了一大片似的,長了一圈小顆的疹子。小孩耐不住癢,瘋狂的抓,最後抓到有點紅腫破皮,嚇得我趕快拍照傳給我熟悉的小兒科醫師,看看該怎麼辦才好!醫師看到疹子就跟我說那是「蕁麻疹」,要我找找家裡有沒有「希普利敏」之類的藥物,先給小孩吃一下。但當時家中沒有「希普利敏」,只好暫時用「亞涕液」來擋一下。(編註:身體有異狀應盡速就醫,勿自行服用藥物。)

然後阿嬤找到之前醫師開的粉紅色藥水(俗稱的「痱子膏」),幫他擦在患部止癢。沒想到過沒多久,睡覺前我發現那些疹子竟然憑空消失了,像「來去一陣風」一樣,所以也就不以為意,沒特別帶去看醫師了。(因為疹子已經消褪,帶去找醫師也好難解釋。)又過了沒幾天,婆婆跟我說小綠豆又長疹子了!這次是長在肚子上,一樣是膨膨的,有大有小,一樣癢到讓他不停的抓。這時候我開始懷疑是不是飲食上出了問題,詢問了他早上和中午吃了什麼,並簡單記錄一下,下班後就帶著小綠豆去給韻如醫師看。但是疹子在一段時間後又憑空消失了, 只能留下照片當「證據」 。韻如醫師看了一下照片後, 也說這是「蕁麻疹」,她同時看了我們的飲食記錄,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於是開了「希普利敏」讓我們回家備用,要我們回去再觀察。

俗話說: 「事不過三。」 如果只是偶發一、兩次,我還能平心靜氣面對,但第三次又發作,我真的生氣了!這些疹子一下出現,過一會兒又消失, 本來以為是吃到不新鮮的海鮮,所以禁食海鮮好幾天;又懷疑會不會是他每天早上喝的燕麥飲品,但即使不喝,照樣長疹子。討人厭的「蕁麻疹」像跟我們玩「警察抓小偷」遊戲一樣,敵暗我明,考驗我的智慧和耐心。

就這樣反覆發作不知道幾次,過了一個多月後,最後被醫師宣判我最不想聽到的結果:這些疹子持續反覆發作超過六個星期,已經從「急性蕁麻疹」晉升為「慢性蕁麻疹」了!

此時的我大受打擊,既挫敗又自責,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讓孩子反覆遭受這樣的痛苦。我難過了好一陣子,於是開始找了很多資料,同時認真記錄每天的飲食狀況,並且把每次「蕁麻疹」發作的時間、間隔、發作的部位和照片列印出來, 做成一本厚厚的A4 筆記,帶去給黃瑽寧醫師看。當時醫師看到我的記錄也嚇了一跳,說好像是學生在交期末報告似的。 黃醫師很認真的幫我分析幾個可能的原因,並且要我回家繼續觀察,用「刪去法」試著找出原因。而這場「蕁麻疹驚魂記」就在我帶小綠豆去日本回來後,終於找到了幕後真正的「兇手」,原來罪魁禍首不是那些食物,而是藏在小綠豆腹股溝的那條「線」(不是人魚線喲!編按:之前開刀的縫線引起的線頭過敏),整個漫長的「柯南媽媽找過敏原」這齣戲才完美落幕。

噢!說「完美落幕」好像嫌太早了些,小綠豆成長的路上還會遇到哪些難題?什麼時候「蕁麻疹」 還會再發?誰也說不定呢!

不過經過這次的經驗,我想下次再遇到「蕁麻疹」,我的戰鬥力肯定提升了不少,過關斬將沒在怕的!

愛健康MEMO:什麼是「蕁麻疹」?

採訪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 黃瑽寧醫師

Q什麼是「蕁麻疹」? 發生在兒童及成人身上的原因有何不同?

A「蕁麻疹」其實是一個免疫的反應,大部分成人發作的原因,都是由接觸到過敏的食物或物品所造成。不過發生在兒童身上的「蕁麻疹」,不會單純的把它限定為過敏反應,它可能可以是過敏原的誘發,也可以是細菌或病毒感染所誘發,因為兒童免疫系統的發展還不是那麼成熟,當遇到細菌或病毒感染時,身體可能會過度反應,並且很難很快的冷靜下來。所以對於兒童蕁麻疹,食物、藥物不一定是起因,有時感染才是禍首,如果父母真的苦思不得其解,找不到誘發蕁麻疹的「兇手」的話,不妨就放輕鬆,因為當孩子的免疫反應冷靜下來,或是隨著細菌病毒被消滅,蕁麻疹的問題就解決了。

1
2
單頁閱讀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