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最大元兇是它!營養醫學專家:雌激素代謝物分好壞2種,這種人特別容易罹癌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最新公佈之統計,乳癌發生人數已躍居第三名,緊追在大腸癌與肺癌之後;至於癌症發生率,乳癌則位居榜首,每十萬女性發生率高達70.7人。更令人憂心的是,台灣乳癌患者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應與飲食、塑化劑污染、未曾生育、年輕肥胖、甚至基因變異等有關,女性朋友的危機意識絕對要再提高。

倘若具有家族病史或以上危險因子,除了乳房超音波及乳房X光攝影兩項常規檢查之外,還應透過以下檢查來加強監測:

· 維生素D

人體血清中維生素D濃度最少需要30 ng/ml,但台灣成人高達九成缺乏維生素D。若要降低乳癌、卵巢癌、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等之發生率,維生素D理想濃度則應介於50-70 ng/ml。

值得注意的是,維生素D為脂溶性維生素,不像水溶性維生素可經由尿液代謝,因此很容易堆積在體內,攝取過多會帶來健康風險,最好每隔一至兩年藉由生化檢測來了解體內維生素D的濃度值,尤其是最具指標性的維生素D3,並由醫師建議補充劑量,才能達到最大的防癌效益。

· 環境荷爾蒙代謝物

環境荷爾蒙當中最為大家所熟知即為塑化劑,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觸到的各類塑膠製品、食品包裝、食品添加物、以及化粧品等常含有鄰苯二甲酸酯類、對羥基苯甲酸酯類、以及酚類,這類物質由於可能提高身體氧化壓力、促進發炎性細胞激素、或影響細胞間訊息傳遞,已被美國環境保護署列為很可能的人類致癌物,而塑化劑提高罹患乳癌的風險則已經中研院完整研究證實。

我建議女性朋友及早接受尿液檢測,一旦塑化劑數值過高,就應趕緊接受治療促進塑化劑代謝,好讓內分泌系統儘快恢復正常運作,以免乳癌有機可乘。

· 雌激素代謝物

大多數乳癌及卵巢癌可能是對雌激素較敏感所致。雌激素經肝臟代謝之後會產生兩種代謝物,好的雌激素代謝物 (比例應佔60%以上) 對健康不會有影響,但是壞的、亦即風險型雌激素代謝物 (比例應佔40%以下) 則與乳房、卵巢、子宮內膜腫瘤有關。

肥胖細胞目前已經被認為是一種內分泌細胞,具有轉化增加雌激素的機會,因此肥胖女性要特別注意容易致癌的風險型雌激素代謝物。

站在預防醫學的角度,我會建議某些高危險群可考慮進一步檢測與乳癌至為相關的兩個抑癌基因BRCA1以及BRCA2是否發生突變。研究發現,BRCA基因變異者發生乳癌的年紀比一般人還早,可能20到30歲就會發病,其中,BRCA1基因變異造成乳癌的機率又比BRCA2基因變異來得高,前者罹患乳癌機率65%-80%、後者為45%-85%。

建議受檢的高危險群如下:

· 同一家族中,有一個或是以上女性在50歲前診斷出乳癌或是卵巢癌。
· 在同一家族中有多代罹患乳癌或卵巢癌。
· 家族裡,一位女性罹患兩次的乳癌或同時罹患有乳癌與卵巢癌。
· 自己已罹患乳癌或是卵巢癌,再罹癌的機率較高。
· 一位男性親屬罹患乳癌。

不論BRCA1或BRCA2是否有變異,建議所有女性務必雙管齊下來預防:第一規律檢查;第二生活飲食調理,包括減重、戒菸、戒酒、戒糖、多蔬果、少紅肉和乳製品、多運動、紓解壓力、睡眠充足、少用塑膠製品裝盛食物等,此外,請教營養醫學醫師正確的營養調理方法,在預防道路上絕對大大加分。

作者簡介_劉博仁 醫師/博士

現任:台北菁英診所基因營養功能醫學門診營運長、台中科博特診所院長、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學會理事長、教育部助理教授

經歷:澄清綜合醫院中港院區營養醫學門診主任、澄清綜合醫院中港院區睡眠醫學中心主任、澄清綜合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主任、弘光科技大學營養系暨營養醫學所兼任助理教授

劉博仁醫師功能營養醫學部落格
劉博仁醫師功能營養醫學專家粉絲專頁

劉博仁功能醫學營養療法

劉博仁功能醫學營養療法

查看全部

劉博仁 醫師/博士

現任:台北菁英診所基因營養功能醫學門診營運長、台中科博特診所院長、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學會理事長、教育部助理教授

經歷:澄清綜合醫院中港院區營養醫學門診主任、澄清綜合醫院中港院區睡眠醫學中心主任、澄清綜合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主任、弘光科技大學營養系暨營養醫學所兼任助理教授

劉博仁醫師功能營養醫學部落格
劉博仁醫師功能營養醫學專家粉絲專頁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