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需要打胰島素就是病入膏肓,不但失明還會洗腎?糖尿病權威告訴你,謠言錯得有多離譜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游能俊2017-10-19
注射胰島素會不會造成失明及洗腎?

這是很多人對胰島素的誤解,胰島素是身體會自行製造來降低血糖的賀爾蒙,當體內胰島素製造不足或作用不好時會罹患糖尿病,通常會先從服藥開始治療糖尿病,有些口服藥物是調節體內糖份的製造或排除,有些是用來刺激分泌更多胰島素。

糖尿病的藥物本身不會傷害腎臟,糖尿病人腎病變的最主要原因是長期血糖控制不良。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傷害的不僅是腎臟,還有許多的器官,包括神經、心血管、視網膜等全身性的問題。長期的血糖控制不良導致腎病變的發生,通常口服藥物的劑量已經到最大劑量或應避免某些由腎臟排泄的口服藥物使用,因此為了加強血糖控制及減輕腎臟負擔,醫師通常會建議病患使用胰島素。有些病患使用胰島素的時候已經患有嚴重的腎病變,縱使使用胰島素來改善血糖,卻已無力挽回長期高血糖對腎臟的傷害,導致許多民眾對胰島素存在著誤解,好像使用胰島素沒多久就去洗腎或是失明。其實有許多病患長期使用胰島素來控制血糖,血糖控制良好,即使使用10、20年也沒有併發症的發生。

衛教師小叮嚀

注射長效胰島素,主要是補充人體的基礎胰島素,這跟飲食沒有關係;人體即使沒有進食,也會分泌出胰島素來平衡身體的代謝,這就是所謂的基礎胰島素。對於有些第2型的糖尿病友來說,飯後與飯前的血糖升幅在30~60mg/dL之內,表示病人的飲食控制是良好的。但如果病人的餐前血糖長期仍然偏高(例如超過130mg/dL),這就代表藥物劑量不夠或是體內胰島素不足,若飲食已控制得宜,及口服藥增加也無法將餐前血糖降至130mg/dL以下,醫師會建議病人使用長效胰島素。

長效胰島素通常一天注射一次,可以在睡前注射,或一天中的任何時間,依個人狀況而定;部分病友需要將劑量分成2次注射。

只要減重加運動,就可以不吃藥,真的嗎?

不需要用藥就能管住糖尿病,是多數人的希望,醫學發展不斷進步,到底這個夢想在現實上存在嗎?

事實上,針對第2型糖尿病人,在某些條件下,這是做得到的,目前能讓有糖尿病的人脫離藥物的最有效方法是肥胖者透過代謝手術「縮胃截腸」,大幅度地減輕體重,病程較短且尚不需胰島素注射者成功率較高,中重度肥胖者可以諮詢醫師是否適合這類治療。

非手術的減重方式,包括飲食、運動與藥物治療,一方面普遍減重幅度不大,加上普遍發生的復胖狀況,通常不容易達到脫離藥物的效果,不過也別氣餒,任何程度的加強運動及減少過多體重,都可以改善血糖控制,甚至減少藥物劑量。糖尿病越早被察覺,血糖不要累積過高,越早進行飲食、運動與必要的藥治療,「高血糖毒性」越快脫離,越有機會在短期藥物加強治療後(即使體重減輕有限,仍有機會),將藥物停用或是僅使用少量第一線口服藥物,維持長期的血糖管理。

至於第1型糖尿病,目前只有維持胰島素注射治療,才能確保安全及健康。此外,要提醒所有不使用藥物控制血糖的病友,仍須接受3~6月一次的糖化血色素檢查,維持體重控制、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才能有效延長不需用藥的時間。

1
2
單頁閱讀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