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就忘東忘西?每天散步3公里,失智率少4成!幫爸媽預防老人癡呆,就靠這7件事

撰文者: 畢嘉士基金會2017-11-07

多數人認為「人老了忘東忘西很正常」,也有人害怕自己一直忘東忘西,該不會是失智了吧? 

「老化」、「失智」怎麼分

事實上,失智,是不正常的老化,大腦的退化與損傷已超過正常老化的速度。

失智是一種症候群,也就是症狀「不只一個」,記憶力變差只是其中之一,並伴隨著其他認知功能的退化,例如性情改變、難以相處、用詞混亂,原本熟悉的工作變成完全不會做,或連很簡單的事也學不會

但有時,其他的慢性病或憂鬱症也會出現類似的症狀,因此到底是不是得了失智症,要靠完整的檢查和診斷。

一般而言,失智症是逐步退化的病程,所以如果狀況時好時壞或偶而發生,有可能是其他因素。一個簡單區分「老化」和「失智」的指標是,老化可能突然忘了一件事,但事後或經過提示可以回想起來;失智卻是完全忘記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想也想不起來。

以下是失智症初期的警訊和幾個常見現象。發現長輩有近似的狀況,最好立即尋求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醫師做完整的檢查,若確診就訂定治療方針,以延緩惡化速度。

失智警訊看這裡

記憶減退。忘了跟別人的約會,忘了已經買過菜又再買一次,忘了最近發生的事…忘到影響生活和工作。 

職能退化。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工作。廚師不會炒菜、會計不會加減。 

表達困難。講話開始不流暢,詞彙變少變簡單。想不起怎麼描述事物。 

誤認人時地。在光線不好或晚上容易認錯人,說不清楚現在的時間地點。 

出現生活障礙。較複雜的生活能力變差。例如常打錯電話、記錯帳數錯錢、東西擺放錯亂、搭公車捷運下錯站迷路。抽象思考變困難,警覺性也變低。 

個性和情緒改變。變得多疑猜忌、孤僻愛發脾氣,情緒起伏大。原本溫文有禮變成愛飆髒話或有暴力行為。 

活動力差又躁動。不愛出門,對之前常從事的嗜好和活動毫無興致。有時卻坐立不安,不停走動或想離開家到外面。 

視幻覺或妄想。有時聲稱在屋裡看到某個人但卻是過世的人,或說看見房子裡有蛇有蟲。懷疑配偶不忠,覺得周圍有人要害他。 

如何幫爸媽預防失智? 

一、勤做運動:日行3公里,失智機率少4

活動活動,要活就要動。別只關心長輩吃飽了沒,也問問他們今天去哪裡走走沒。

研究指出,長者每天步行3公里,罹患失智症機率能減少40%。若再加碼每週懂ㄘ懂ㄘ做2.5小時有氧運動,更是記憶力、注意力、訊息處理功能的大補帖。運動不僅能刺激大腦海馬迴的神經細胞生長,也能促進心血管功能和大腦血流量,是對抗認知功能退化和失智的一級戰將。

希望爸媽動起來,做子女的心意和嘴巴也要夠勤快。例如催爸媽找個小本子,用5W做成運動小日記:今天做了什麼運動(WHAT),起迄時間(WHEN)、去哪運動(WHERE)、看到哪些有趣的人或事(WHO)、心情怎麼樣(HOW)。然後拍下來,傳給你看。或者,你也可以紀錄自己的,跟他們玩交換日記。

不管怎麼動,能開始就好。光散步就能刺激大腦運動區;加速健走或慢跑,每分鐘達150公尺,運動連合區和前額葉皮質區就會一起運作,每週3次每次45分鐘,大腦認知功能就能吃到大補丸。

但若爸媽身體欠佳或動機太低,做家事也是緩和的起步。可建議長輩選擇從事精細動作較多的類型,例如揀菜、雜物收納等,讓更多大腦部位活潑的動起來。 

●鼓勵爸媽每週至少快走/慢跑2~3次
●聊聊運動時遇到的特別人事物
●和爸媽約定一起從事某項運動 

1
2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