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養生、不菸不酒,為何大腸癌還是找上門?第一名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大腸癌,你該知道的4件事

25科良醫的診間故事25科良醫的診間故事 撰文者: 陳稚華2017-11-28

攝影:陳兆瑜

根據衛福部統計,大腸癌發生人數自民國95年以來是所有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一名,同時也是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第三位,每年發生人數約14,000人,死亡人數超過5,000人。

現任花蓮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宗明說,他曾遇過一位86歲的老太太,常說肚子不舒服,但又說不清是哪裡不對勁,吃了幾次胃腸藥也不見改善,結果抽血後發現有貧血,懷疑可能有腸道腫瘤,於是安排做大腸鏡檢查。果然在右側大腸發現長了腫瘤,需要開刀治療!

沒想到一開始只是肚子不舒服,竟有可能是大腸直腸癌前兆!近來由於藝人豬哥亮、戲劇大師李國修等名人紛紛因大腸癌離世,讓民眾對大腸直腸癌心生畏懼,導致許多迷思產生。今天就請在《良醫健康網》近4萬筆網友票選中,獲得「大腸直腸外科」第一名好醫師評價的陳宗明,為大家一一解惑!

為什麼會得大腸直腸癌?

陳宗明表示,每位罹癌的病人都會有這個疑問,「有的人非常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是因為自認很注重養生,沒有不良生活習慣,既不抽菸也不喝酒,為什麼還會得大腸直腸癌?」根據目前的研究,陳宗明列出形成癌症的原因,可歸為三大類:

一、體質(基因)

二、飲食(致癌物:農藥、肥料、食品添加物、食物育成過程中使用的禁藥、職場接觸致癌藥物等)。

三、環境(空氣污染、輻射、壓力、情緒等)。

這三大類彼此有加成作用,所以有時候即使獨善其身也無法預防癌症發生。

大腸直腸癌有哪些症狀?

早期的癌症很少有症狀,一般有腸道症狀時,癌症都已不是早期了,所以早期診斷癌症要靠例行健康檢查,以及對高危險群的民眾提早做檢查。至於能否提高早期診斷率則有賴於政府對於民眾醫療保健知識的宣導,以及健保醫療經費補助範圍的大小而定。

陳宗明解釋,一般而言「大腸鏡檢查」是診斷大腸直腸癌最好的利器,但因費用及成本昂貴,無法用在大量篩檢上,取而代之是較經濟方便的「糞便潛血篩檢」。先篩檢出有問題的個案,再做大腸鏡檢查來確定。不過如果有以下7種症狀時,一定要找醫師做大腸鏡檢查:

1.糊糊的血便:可能是大腸直腸的腫瘤在出血。

2.肚子脹,且一陣子便祕、一陣子腹瀉:可能腫瘤不小,造成大腸部分阻塞的緣故。

3.近幾週或幾個月的持續腹瀉,伴隨著明顯腹脹:顯示可能腫瘤大到快阻塞腸子了。

4.大便有「解不乾淨」的感覺:可能是直腸癌。

5.貧血:造成貧血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可能就是右側大腸腫瘤長期慢性出血造成。

6.糞便潛血呈陽性反應:可能腸道長了腫瘤。

7.腹部摸到硬塊:這不用說了,一定要徹底檢查。

這5種人,是大腸直腸癌高危險群

1.有家族性瘜肉症者。

2.直系親屬有大腸直腸癌者。

3.本身有大腸直腸癌已接受過治療者。

4.其他與大腸直腸癌有關的腸胃道瘜肉症及症候群者:如慢性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症等。

5.身體其他器官有癌症者(甲狀腺癌、胰臟癌、子宮內膜癌、乳癌、其他腸胃道癌症等)。

1
2
單頁閱讀
25科良醫的診間故事

25科良醫的診間故事

查看全部

良醫編輯部

在《良醫健康網》25個科別中,網友評價最高的各科醫師,這些醫師究竟有何過人之處,能在4千多位醫師中脫穎而出?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他們的故事。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