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民眾常因為心急自己家人的病況,對醫護人員咆哮或動粗,事後,只要推說自己是因為太著急才會失控,要醫護人員體諒。此時,如果醫護人員不願意和解,就很容易承受「不近人情」的壓力(白衣天使應該秉持著服務大眾的精神)。卻沒有意識到這樣的潛規則,正一點一滴蠶食醫療從業人員的熱情與尊嚴。
這些看似平凡無奇的反應,讓我開始思考並發現,對許多人來說,設定心理的界限,清楚地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原則與底線,似乎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明明心裡有千百個不願意,卻因為各種原因或他人的眼光,做出違背自己心意的事情,讓自己不斷地受傷。總會為了「做好人」,而放棄「做自己」。
更可怕的是,好人不一定會把事情做好,更常有的結果是「好人做壞事」。一如我當時若不是選擇不回應,而是收下了那位媽媽的暗示,因為同情,把座位讓給她和智能不足的女兒。有了成功經驗之後,很難保證那位媽媽不會食髓知味,下一次又繼續用這種方法霸占別人的座位,並且把別人的禮讓當成是理所當然。
特別是在網路世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愈來愈密集,界限卻愈來愈模糊,明明物理距離很遠,但是因為常常看得到彼此的動態,而有假性的親密,稍不留意,就被越界或踩了別人的線。